第七十二章(第2/3页)

他这一类比,倒说得明苏一阵语凝,过得片刻,她才缓声道:“我与娘娘的亲厚,同你与顺太妃娘娘间的,是不同的。”

这便将明申说糊涂了,他小小的年纪,只知好便是好,坏便是坏,亲厚便是亲厚,疏远便是疏远,哪里晓得亲厚还分许多种呢?

“有何不同?”他反问了一句,既疑惑,又好奇。

明苏自然不至于向他解释得这样细,只道:“你尚幼,不能懂,等大一些,便可自悟了。”

这说辞,明申是很熟悉的,每每他问些什么,问得多了,顺太妃或是他身边侍奉的乳母、宫人便会说,殿下长大了,就知道了,次数一多,明申便明白,这是在敷衍他。

他仰头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太后,不知怎么,便很不高兴,觉得受了愚弄,稍稍提高了声音,道:“臣弟回去问母妃,母妃必是知道的。”

明苏待他难得耐心,见他不听话,那点耐心便耗没了,横眉道:“胆敢去问,便寻个府邸,将你丢出宫去。”

横竖皇子迟早都要出宫开府。以稚龄封王建邸的,从前也不是没有过。

明苏原本不过是随口一说,吓唬明申罢了,可说完,她竟觉这主意甚好,将这小子早早丢出宫去,也省得他日日都来阿宓这儿搅扰。

她这么一凶,明申便被吓住了,他生来便在宫中,哪里知晓宫外是何模样,光是想着要把他丢出宫去,都吓得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在明苏冷淡的容色下红着眼睛,抽噎着道:“臣弟不问。”

郑宓在一旁看得好生无奈,她先说了明苏一句别吓唬他。

而后再将明申拉到身旁来,取了帕子与他擦了擦脸。

而后方道:“我平日里是如何教你的,遇事不解,当如何?”

她如此温声细语,明申也不哭了,好好地回答:“先思之,三思而不得其解,再请教师长。”

明苏听得心念微动,这很像当年她跟随先皇后读书时,所得的教诲。

这是理所当然的,先皇后与郑宓是姑侄,皆是郑家女儿,自幼所习自然是郑家家学,许多见解,自然相似。

郑宓听了明申这回答,甚是欣慰,先夸了他,将他夸得有了笑意,方再道:“只是今日之事,却不可请教师长,你要自己去想,想不出,也无妨,待大了,便能知了。只是万万不可问旁人。”

她强调了不可问旁人,明申自是听出来了,他倒是听太后的话,点点头,答应了。

但难免又觉好奇,便再问了一句:“要多大,方能知晓?”

郑宓想了想,道:“那便看你的悟性了。”

明苏在旁,笑了一声。明申不明所以,看向了她。明苏敛了笑,道:“你若悟了,便来见朕。”

明申回道:“是……”

明苏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再说了一遍:“不是什么大事,你不必担忧,也不必悬于心上,顺其自然,待你知晓的那日,便来见朕,可记住了?”

这些话语字字句句地钻入明申的耳朵,直往他心中去了。

他自陛下的语气中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下意识地点了下头,重复道:“臣弟记住了,等来日明白了,便来寻陛下,旁人谁都不说,母妃也不说。”

明申行事不尖锐,为人秉性颇为和软,但郑宓与他相处了数月,知他有个好处,便是从不食言,但凡他答应的,他必会做到。

此事,便暂且算是了了。

郑宓与他说了些别的,问他今日跟先生学了什么,顺太妃可好,诸如此类。明苏听得无趣,朝后一仰,靠在迎枕上,闭目养神。

这一日,也着实是累了。

可她一闭上眼,郑宓的声音便穿入她的耳中,温柔且和缓,很动听。

她干脆便合着眼睛,听起他们二人的对话来。

说不几句,明申便支支吾吾道:“擅闯慈明殿是儿臣道不是,他们也只听命行事,可否请母后宽宥他们这一回?儿臣愿替他们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