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募捐(第2/3页)

蒋太后不得不将兄弟召进宫去,劈头盖脸的责骂,“你是怎么回事,蒋家的名誉生生叫你败坏了,难道丞相做不成,连人也不想当了?”

她以为娘家兄弟自暴自弃,殊不知蒋文举也觉得挺冤呢,他自问没什么要命的仇家,究竟是谁铆足了劲儿要对付自己?冯在山按说没这般清闲,何况,这事对冯家亦没什么好处。

蒋文举这厢疑神疑鬼,太后却不愿跟他废话,言简意赅的道:“你素日为官做宰,背地里难免得罪不少人,如今要抽丝剥茧也难,还是得快些将这件事压下去。”

蒋太后不愧是见过些世面的,轻易就抓住重点。

蒋文举陪着笑,小心翼翼道:“臣已将那些垢谇谣诼之人严加看管,只是……”

只是流言发酵起来容易,按下却难——世人对于这类豪门丑闻的兴趣毕竟太大。

蒋太后当然不能眼看着蒋家风评一边倒,那样官复原职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必须得想办法扭转不利情势,她很快拿定主意,“即日起,开仓发粮,有多少赈多少,非如此,不足以平息物议。”

“啊?”蒋文举不禁瞪大了眼,城中灾民何止千万,他又不是石崇那样的巨富,真要是由他负担起来,少说得去一半的家底!

蒋太后看着他便来气,“都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些?银子重要还是官声重要?”

从前看他也还好,如今怎么越来越畏畏缩缩起来,狗肉抬不上席面!

你当然不着急,花的又不是你的钱!蒋文举嘀咕了几句,也只得无可奈何答应下来。

将要告退,太后却又叫住他,“那个身怀六甲的女子,当真不是被你收用过的?”

知弟莫若姐,这个弟弟看着清心寡欲,肚子里有几根花花肠子,蒋太后却是门儿清。至于谣言所说的蒋文举为了那女子跟夫人大打出手,以致于劳燕分飞,这个就纯属无稽之谈了。

蒋文举黑了脸,没想到连姐姐都觉得他行事不正,当即赌神发誓,他跟那女子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扯,纯属被人构陷——再说,要偷吃他总得找个略有姿色的吧,这大肚婆眼若铜铃,声如洪钟,他这样的小身板哪里消受得起。

想到此女这般败坏他的名誉,蒋文举衔恨道:“回去我就赏一帖药给她,把这孽种打下,看她还敢不敢生事。”

太后却摇头,“不必,就让她生下来吧,这会子急忙出手,倒显得咱们做贼心虚,等孩子生下来长得不像,自然就知道不是你的种了。”

蒋文举忖度这话,似乎太后仍怀疑那孽障流有蒋家骨血,自个儿憋屈得没话说,只得忍气退下。

隔日就开了库房,取出一袋袋的白米、包谷、黄黍之类用来赈济灾民,连喂马的草料和大豆也都搬了出来。蒋文举本着好人做到底,索性自己出资到绸缎庄定了大批的粗布,为这些难民们裁制衣裳和被褥,一时间,人人都称赞这位旧日丞相的义举,当然也不再提起那些恶仆所造的谣言了。

京中其余世家眼看蒋文举出了头,自然不甘落后,更担心他是否与皇帝做了什么交易,否则平白卖弄殷勤做什么?于是纷纷开仓放粮,饥民们虽然仍无家可归,至少温饱问题是解决了。

与此同时,夏桐也号召后宫众人一起募捐,凡是肯捐资捐物的,她这边都会登记在册,末了还会呈给皇帝过目,再由皇帝亲赐一块匾额。能进宫的女子,多半家世不会太差,当然不缺银两,皇帝赐字虽说只是个虚名,却能给家中门楣添多少光辉——千金买马骨,不过如此。

于是踊跃报名的不少。

蒋太后身为帝王之母,自然不甘落后于小辈,可这位老人家不改悭吝本色,巴巴地让常嬷嬷来传话,让夏桐在募捐册上记一千两纹银,却打算走公中的账——她老人家精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