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姑侄(第2/3页)

所谓的忠心,到底算什么呢?

*

刘璋得知宁寿宫一场风波,气得脸都快变形了,想骂又不好骂得,“母后真是……”

原以为蒋家垮了,太后多少会消停些时日,谁知自身子好转后,却变本加厉地找起茬来——说句造孽的话,皇帝甚至宁愿她病着。

夏桐倒没什么可委屈的,反正她也没吃亏,她反而觉得是件好事,“不管太后娘娘是有心还是无意,妾想,这回宁寿宫的人肯定得寒心了,不如趁这个机会接手过来。”

原本协理六宫最麻烦的就是宁寿宫那块,管严了说是不敬尊长,管松了又像是欺软怕硬,偏偏宁寿宫又最是铁板一块,里头人个个唯蒋太后马首是瞻,轻易收买不动。

如今可巧出了这件事,夏桐想趁着撕开了点口子,不妨将宁寿宫那帮下人拉拢几个,不止能随时打听太后动向,有她们做内应,也更加方便管理。

刘璋早就对母后失望了,自然不觉得夏桐的意见有何不妥——说不定由她接手会变得更加井井有条呢,蒋太后一向偏私又护短,纵得宁寿宫那帮人惯会狐假虎威,狂妄得不像样,也是该治一治了。

夏桐得了“尚方宝剑”,于是放心地将宁寿宫也纳入管辖范围内,只是这么一来,她要料理的事情就更多了,趁着妃位上空出了几个,或者她该提拔些亲信?不,还是先缓缓好了,那帮人刚得了好处,这么快就晋封,倒显得她眼皮子浅似的,还是等等再说,何况,两个位置,却得三个人分,这人选还不太好定呢。

夏桐仍将心胸放在造福万民上,种痘的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以蒋家为首的左相一派终于也耐不住了,腆着脸将自家孩子送进宫来,夏桐可没手软,挨家挨户地敲了一大笔——谁叫这些人来迟?想插队总得付酬金。

蒋文举虽恨她狮子大开口,却也不得不乖乖送钱过来,没了官职,他更加看重几个孩子的健康——这些才是蒋家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说也奇怪,他往宫里递了好几回口信,也不见蒋太后有所回应,难道连太后都舍弃他这一支了?

他哪晓得,蒋太后正被皇帝强逼着“看病”呢,不知从哪寻了个西洋大夫来,说她整日着急上火都是睡出来的病,非逼着她起来走路,每日还得练一套五禽操——这黄眉绿眼的洋人似乎很喜欢中国武术,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那一嘴生硬的腔调听得蒋太后脑仁疼。

但,她也明白,皇帝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怕自己再去寻夏桐的麻烦罢了,说什么种痘是千秋万代利举,平时有多少嫌隙,也不该在这时候去打扰——呵,她就看不出这狐媚子哪儿伟大了,不就是为哄皇帝?只有她那个傻儿子深信不疑,从牛身上提取的一点子脓浆能治痘疮,这哪是医术,分明是妖术。

蒋太后自己当然是不愿种痘的,祸福天定,哪是人力所能挽回?但,这也不代表她就不怕死了,想起先前常嬷嬷那场意外,蒋太后到底有些不自在,遂叫了侄女儿来,语气里不无责备,“哀家让你寻几件衣裳装装样子,你倒好,怎么弄真的来?”

想想真是后怕得很,亏得听夏桐的话多找了几名大夫,不然若真耽搁下去,岂非连她也会被传染痘疮?到时候种痘都来不及了。

蒋映月笑道:“不是您让我配合的么?做戏当然得逼真一些,不真来一场大病,夏宸妃怎么会相信,怎么能将她拉下水?”

可惜,夏氏的运气忒好,还是让她躲过一劫,倒是温徐两个糊涂虫背了黑锅。

蒋太后就觉得这人实在太有主见了,“这么说,也是你打着哀家的名号去要芸儿穿过的寝衣?”

蒋映月掩口浅笑,“不说是您要的,难道是妾自己主张?别说世子跟您亲近些,妾只不过是他一个庶出表姑,便从尊卑而言,妾也不能越过母后您发号施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