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转机(第2/4页)

刘湛还有更大的想法。“沛县令为官十载升迁无望,刘氏若能助他升迁,他必定感激涕零无有不从,作为条件,让沛县令为我安排一个假户籍,我想当武源县尉。”

刘学渊和宋宜均都怔住了。

刘湛这一想法并不是痴人说梦,听起来荒唐实则操作起来不难,沛县令毕竟在当地为官十载,自有他的一套人脉办法,县尉又是军籍不需要功名。

刘湛起了头,刘学渊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此事不怕刘同新不帮忙,他们不但会帮忙而且会很高兴。

刘氏的弟子也是刘氏的人,寒门子弟若无世家引路根本不可能求到官身,即便求到了今后充其量就是个芝麻绿豆的小浊官!就凭这些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刘家拿捏他们就是一句话的事,量他们也不敢生异心。

另外,再有刘学渊的云中书院在背后源源不断输送弟子,便也不怕刘氏在朝中后继无人了。

世家拉拢人才的方法多的很,根本不担心这些人久了会与刘氏离心离德,恐怕不久之后这些人都会成为刘氏庶族里的女婿。

刘学渊一想明白当即内心翻涌激动万分。“虽说我刘氏一族没落了,但拿到区区一封举荐信自是不难,唯有沛县令的升迁需要费些周折。”

宋宜均立即建议。“可先听听沛县令的意思。”

县令是七品官,也是举人授官出仕后的最低起步点,而在县令中也有高低之分。

例如在京畿要地任县令不仅升迁快且大多升迁入京为京官,所以为上品县令,在江南富庶之地为县令因地方孝敬多任上能富得流油而为中品县令,偏远之地皆为下品县令,除此之外还有下下品县令,便是那穷山恶水之处。

武源县正是被世家称为下下品的地方。

武源县的县令沛万善在这任上已经十年了。

沛万善出身瑞昌郡沛氏,因出了五服又无官身,当年沛万善这一支沛氏从大氏族降为小族,之后沛万善得中举人,其父砸锅卖铁凑了二十万两银子给沛氏宗族,又跪求三天三夜方让沛族长点头买了县令一职。

若是有家族助力沛万善也不会在这穷山恶水之地一待就是十年,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

如今刘家给他抛来了橄榄枝,不说为刘湛安排一份户籍,就是为刘家卖命他也愿意,他实在是等这一天等太久了。

次日,刘忠父子下山传话,沛万善得了讯连忙赶来刘家相商。

沛万善当了十年的县令也谋划了十年,他早就摸透了岑州六县的人脉关系,谁家跟谁家是姻亲,谁家又是上头有人的,他想了想便给刘学渊出了个主意。“县尉一职不过是八品浊官不需要郡守批示,只需上呈州府,咱们武源县的上峰是岑州知州,此人恃才傲物油盐不进。”

说到这里沛万善长长叹了一口气,他跟岑州知州打了六年的交道不知花去了多少银钱心力,结果每年大评还是只得个中下的评语,年年中下熬资历也熬不出头,沛万善对此人是又恨又妒,如今有了机会他定要踩他一脚!

给大家说了来龙去脉,沛万善又道。“若是我能升任岑州知州一职,一切都能迎刃而解,日后还能对武源县有所照应。”

县令为七品官,知州为六品官,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别小看这区区一级,岑州知州辖管齐云六县,虽然知州不能直接插手县衙事务,但是掐着每年考绩大评和九品到八品的浊官任免大权,里面多少弯弯绕绕的学问十天十夜也说不全。

沛万善十分精明,既然要跟刘氏搭同一条船他怎么可能委屈自己,自然趁机提出想要的官位,至于成与不成且看刘氏的能耐了,同时这也是试探,刘氏也需要证明他们还有运筹帷幄的实力!

当天刘学渊修书一封让刘管家的儿子刘成送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