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争取(第2/4页)

刘学渊攥紧了拳头浑身发抖。

刘湛继续道:“传闻燕军铁骑所向披靡,我并不是自大的认为组织一些人便能抗敌,我只是想在这片密林深处发展势力,若是危难来时还能有一个藏身之地。”

宋宜均在一旁没有说话,刘湛从军这是性命攸关的事,他一外人不便多言,只是看向刘湛的眼里多了几分赞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父子二人僵持不下,刘湛的态度十分坚决。

赵氏为父子二人点灯,昏黄的烛光影影错错。

刘学渊坐在书桌后看着已经比自己高一个头的长子心中五味夹杂,到嘴边的话翻滚了两遍才道。

“湛儿,你确定从军?”

刘湛敞亮道。“是的,儿子意已决。”

其实这些年刘湛在村里的事山上的事刘学渊都知道,他也知道自己儿子拳脚功夫了得,就连曹家那两小子也为他马首是瞻。

不管是打架还是打野猪,刘学渊知道儿子能应付得了但是从军不一样!

如今北疆形势严峻,谁能保证刘湛会不会上战场。

刘学渊眼里有着深深的担忧。

“爹,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刘湛坚定道。

“当年爷爷官至三品大员,只差一步便位列九卿了,我们刘家要打要杀还不是任由皇帝拿捏,但是这样刚愎自负的皇帝却奈何不了颜氏,这是为何?”

刘湛铿锵有力道:“是因为兵权!”

这些日子刘湛缠着宋凤林读地域志读史书并不是白学。

刘湛侃侃而谈,眼中熠熠生辉。

“燕楚之争,陈留入蜀,是天下大乱的预兆,至周亡后,诸侯瓜分天下,虽有霸主先后入主中原执天下牛耳,但是从未有哪个朝代能传五代六代更别谈一统天下了。”

“且看历朝历代小国二代而亡,大国三代而亡比比皆是,群雄并起的时代,佣兵自重才是立世根本!如若没有兵权,我们刘氏何以安身立命?”

这番言论让刘学渊震惊得无以复加,他想反驳却惊觉自己无力驳斥。

刘学渊第一次正视长子。

记忆中那柳条般瘦削的孩儿已经不见了,眼前的少年郎身姿挺拔如劲松,目光炯炯似骄阳,胸有乾坤气势朗朗,腾龙欲一飞冲天气势已现。

刘学渊久久沉默之后最终还是退让了,缓缓点头低叹。“吾儿甚好。”

见刘学渊终于点头刘湛心中大石终于落地,接着有条有理的说出他的计划。

“我想跟沛县令买下通天关城防巡备一职,全权负责通天关上大小事宜,通天关所在的通天峰方圆数十里都是无人密林,正适合发展势力,项时我以城防巡备的名义征兵,只要有钱有粮,我可以养数百人。”

有了人便好办事,刘家是军籍若有征兵令也是要出男丁当兵,可以说刘湛当兵只是时间的问题,户籍如此避无可避。

刘学渊双眼布满了红血丝,他知道儿子是对的,与其被动征兵,还不如主动买个不入流的小兵官趁着山上还太平先发展势力。

至于刘湛的身份不可能升迁,这个问题还早,以后的事情走一步算一步。

当天夜里刘学渊一宿没睡,次日一早他穿戴整齐,打开装着一百两银子的匣子,刘学渊又往里添了三十两。

通天关不过是一个小城关,周边村民都知道,只有一个总兵带着十来个人守在那,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个活人十分苦寒,这样的地方有人想买官想必沛县令不会拒绝。

其实刘学渊不添银子也能买下,他添上三十两一是不想被小瞧了去二是讨个好,若有人为难刘湛希望沛县令看在银子的份上能维护一二。

刘湛借来牛车,刘学渊抱着匣子坐上牛车带着刘湛下山。

武源县衙后院。

“大人,云中书院刘院长求见。”方师爷通传道。

凉亭里沛万善正抱着刚满月的嫡子逗玩,他年近四十才得这一个儿子视若珍宝,每日得空都要抱上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