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哥哥听悠悠的(第2/3页)

唐彩芹接过果盘后夸赞道,“悠悠真孝顺,知道大家说话说累了,给我们把西瓜送来了是不是?”

悠悠自豪的点头,“是,我知道你们肯定渴了,姥姥,你赶紧尝尝吧,可甜了。”

悠悠从出生就是唐彩芹在带,晚上也跟她一块睡,但她又挺怵唐彩芹的,就因为姥姥教他们学习,有时候学不好会被罚站,所以她对姥姥的感情经常在依恋和害怕中游移,当然,还是依恋更多,因为妈妈说过,“爱之深责之切”,姥姥教她学习才是最爱她的,所有爱她的人她都会喜欢的。

长辈们看日历选了个搬家的日子,五天后宜搬家、动土,邻居们看这个阵仗,知道他们是真的要搬走了。

一些跟长辈交好的邻居们上门了,拉着陈美凤跟唐彩芹的手说,“哎呀,咱们处的多好啊,你们怎么说搬就搬了呢。”

“我们也舍不得,可没法子,孩子喜欢啊,咱们这些做长辈的不就是紧着孩子么?”

“这倒也是,那你们搬到哪去?说不准咱们以后还能过去串个门。”

“在铜锣鼓巷的菊儿胡同,买了个小四合院,屋子比这里大些,等两个孩子上学了都住的开。”

“哎呦,那里的房子不便宜吧?起码得这个数。”

对方伸出了两根手指头,就是二十万的意思。

陈美凤笑着默认,没把真是的价格说出来,财不外漏,没必要一五一十说清楚。

“差不多,小两口这两年存了点钱,心想反正早晚得买那就赶紧买下来,这样的院子紧俏,过几年说不定就买不上啦。”

众人笑着附和,但有一半的邻居是不信的,现在每个单位都有职工安置房,哪里需要买啊,她们不知道的是,社会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久之后福利分房的政策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还有人问,“那你们搬走了,这个房子怎么办,还住人不?”

陈美凤把已经做好的决定告诉大家,“不了,翰东说当时组织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安排了个大院子给我们住,现在既然准备搬走,那房子自然要还给组织的。”

大家纷纷夸赞李翰东觉悟高,不用想,如果李家不把房子还回去,肯定也会有人背后议论的。

一家人整整收拾了四天,孙婶每天过来也帮着他们打包行李,对于孙婶的去留,苏雯慧私下里询问了她的意思。

“孙婶,咱们处了两年了,一直处的挺好,其实我是非常舍不得你,佐佐和悠悠也很喜欢你,但我们要搬家了,不知道你是愿意继续做呢还是有什么旁的想法,这事我就交给您决定了。”

孙婶听她这么问,反而松了口气,“我这几天也寻思着找你说呢,我当然是想在你家继续做,就像你说的,已经处出感情来了,菊儿胡同离我家虽然比来这远些,但有公交有地铁的,也差不了多少,都挺方便的。”

苏雯慧笑着点头,“好,您这么说我就安心了,其实那边屋子挺多的,要是您乐意,我就给您准备间休息的住处,刮风下雨不想回家了住下也方便。”

当时之所以没让孙婶住家里,就是因为这边的房子安排不过来,太拥挤了,这才让孙婶每天来来回回,但如果孙婶说不需要,那苏雯慧也不强求。

如她意料之中的是,孙婶听到她的安排后特别感动,眼眶都红了,“我当然乐意,我早看出来了,你们一家都是善心的,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我愿意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的那天为止。”

苏雯慧笑着抱了抱她,“孙婶,我们也是,这样吧,出于对您的尊重,我跟翰东商量过了,下个月给您把保险交上,一来呢有个保障,二来呢也是一笔额外的进项,您看怎么样?”

这个年代,只有国营企业、事业及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才有医保,而随着未来国企改制的大规模开展,很多人的医保又将丧失,因此全国范围内真正有医保的人少之又少,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