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拍摄(第2/3页)

这年代咨询传递不像后世那样发达,很多读者无法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纷纷写信到了江城报社和首都出版社,在江城的信苏雯慧看不见,挑了部分首都的信看了,发现大家的看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南山子的推崇,觉得她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很不容易,何况她颜值高,站在名人堆里一点都不逊色,长的好看的人永远都是受瞩目的。

另一类是基于性别的偏见,觉得女人就该像琼瑶、张爱玲、亦舒一样写言情小说,不该涉足武侠和历史类,甚至连“牝鸡司晨”这样的话都在信里飙出来了,可见这部分人是有多看不惯。

苏雯慧看了这些言论不生气,倒是把家里的长辈气的够呛。

“女人怎么了,凭什么女人不能写历史写武侠,这种人就是贬低女性。”

“是啊,看书看的是内容又不是看作者,不知道的时候怎么没那么多意见呢,这些人也够有意思的。”

苏雯慧安慰道,“妈,你们为这种事犯不着生气,咱们不看就清净了,日子照样过,以后这些信我就不拿回来了,专门找个地方放着。”

要说全部都销毁吧,其中一部分是友好的读者写的,她对那些支持她的书迷是非常珍视的,但让她每一封都看完也不大现实。

再说,相比几十年后的网爆而言,这种简直是小儿科。

电视剧拍了整整五个月,苏雯慧去剧组探了几次班,跟主创们也从陌生到了熟悉的关系,她的第七本小说《大唐盛传》也顺利发表。

饭局上,陈制片带了另一位制片人一起来,跟苏雯慧商议影视版权的事。

“《大宋奇案》的初剪我看过了,非常不错,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看,收视率不会差,现在已经在加紧后期制作,争取年底冲跨年档。”

另一位江制片笑道,“苏女士的本子如今在圈子里算得上炙手可热,有了这个成功案例在,相信以后版权只会越来越抢手。”

苏雯慧谦虚的笑着说,“一部电视剧拍出来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我可不敢揽下这个功劳。”

但既然有人抬爱,苏雯慧也不会拒之门外,两本小说的电视版权分别以十六万和二十三万的价格卖出,这还是看在陈梦生的面子上给出的“友情价”,苏雯慧的存款再次上了五十万,加上稿费,去年买房的钱全回来了。

晚上睡觉时苏雯慧跟丈夫说,“我们现在经济挺好的,几乎是没压力的,我想给佐佐悠悠建个基金,每年往里面存一笔钱,咱们还可以认领几个山区的孩子,出钱供他们上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条件好了就该回馈社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李翰东搂着她的背,手抚着媳妇圆润的肩头,对她的提议表示赞同,“这方面的事你来决定就好,反正咱们家经济大权掌握在你那。”

从确定跟她结婚第一天起,他就没动过管钱的念头,何况媳妇在赚钱这方面比他强太多,更得她来管理了。

第二天苏雯慧就去咨询了相关机构,签订了两种基金的运转模式,一种是成长基金,每年存入五万,满十八岁可支取,另一种是助学基金,每年存入三万,帮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

家里的长辈知道他们成立了助学基金后非常高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可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你们这样做很对,咱们家虽然不是顶顶富贵,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要日子过的顺利就得多做好事。”

“我也是看不得那些可怜的,平时上街看到年纪大出来乞讨的老人就心酸的不得了,还有饿的咕咕叫没饭吃的孩子,要是他们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该多好。”

长辈们都是善良而感性的,苏雯慧想跟她们说有的乞丐或许是骗人的,但她不想打击老人们的善心,她们每次上街看到乞讨者必给零钱,并不知道有一个叫“团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