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大肥肥太子的心(第4/6页)

太子一听就明白:“是不是潮白河建了发电站后,水库前后的水位相差太大,船只行驶不利?”

弘星不确定:“潮白河毕竟是小河,估计不会跑大船。弘星更担心将来水库在蓄水期水位上涨,上游的良田村庄都淹没……

而且,如果潮白河供应京畿地区,就要保持水质不变,一些渔民的活动就不能……”

小系统可是说了,其他时空的地方政府因为兴建水库,淹没良田无数,还有不少地方官为了政绩不顾百姓死活,淹没房子都不给赔偿款,还把上告的民众关进牢里……

还在不给当地人其他营生的情况下,不许当地人破坏水土绿地,不许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都是孽债,当权的膨胀起来,那不得是赶紧作威作福地显示权利?都以为老百姓属鱼的七秒记忆,都以为老百姓渺小到无需在意,都想着“有权不用枉做官”——殊不知,老百姓都记得一清二楚。

弘星对官员体系看作“人之常情”,他只是小担忧:“潮白河一带本是‘鱼米之乡’,弘星担心,一旦建设水电站,那里会变成缺粮的地方。

当地人,为了保护水质,其结果只能是,‘有田不能耕,有畜不能养,有林不能伐,有矿不能开,有景不能游,有路不能行……’

时间久了,就会和其他地方拉开距离。”

太子听着一愣。太子瞅着儿子搭建的升船机操作环境,大约看明白这个设备的用处,又因为儿子的担心小小的乐呵:

“这个设备,用在大河上非常合适。阿玛记得,杭州到宁波河段就是因为水位变化多端,需要经常换船。

科学说,凡事都是辩证的,有正反面;佛家也说,凡事都有因果,都有其缘法。道家说,凡事都论阴阳,妄求十全十美必遭大难。

京城用水向来都是大问题。将来大清人口越来越多,京畿地区必然会严重缺水。缺水就要解决问题。比如黄河水的流向,每次开闸朝哪里开?事到临头我们只能做一个最有利的取舍。”

太子对这些政务非常熟悉,也早没有了犹豫之心。弘星一边操作小模型船在水池里上下,一边观察记录数据,一面和他阿玛解释:

“十三叔说,那一带的民众迁移出来,朝廷拨款在其他地方建房子,给土地。

弘星在想办法,尽可能地保留那里的二十五万亩良田。若不能保留,将来也可以广泛养殖各种动植物,建成一个京郊的生态园区……”

太子微笑听着,知道儿子不想轻易舍弃,也不舍得打击儿子:“如果保留良田,必然要有足够的农户种植,很多的农户留在那里的话……当地人和水库必然无法共存……”

弘星眉头拧巴出来一个疙瘩。

京城最缺的是水,而京城最多最好的水在潮白河。如果说黄河是中原人的母亲河,那潮白河就是京城人的母亲河。

潮河和白河在这里交汇而成,要修建的水库横跨在潮白两河主河道上,距离京城约二百里路。它将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库,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

更会是京城乃至整个京畿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

“工部的意见分为两种。一个是,目前京城还不是非常缺水,水库建设好以后可以养鱼、被淹的土地上也可以养一些水物儿,种植水稻……

等到京城必须要水的时候,养鱼不成养牛羊……养牛羊不成,还可以作为京城西郊小江南的延续……”

太子摇头:“是不是,更多的人反对,就要保持潮白河的水质,从现在开始?现在城西和皇城、宫里用水都是阳明山的水和井水,其他地方主要是井水,京城的人只有在休沐日去澡堂子,也是这个原因,缺水。

潮白河作为饮用水是早晚的事情,早一天开始,对当地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