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小肥么么哒(第2/3页)

“读书。家里攒银子给你三弟读书,将来你和你二弟家里的大儿都读书。考不中秀才认识字儿也好。爹听说作坊里招工,那认识字的不光有好活儿,工钱更高。”

“那爹,真有二十两银子吗?”

“哪有?昨儿村里的老秀才公说,皇上和小殿下的目的是放脚,不是处罚银子。乡里乡亲的,哪能真看着谁家被罚二十两银子?给咱,咱也不能要。”

“那爹,皇上说大清人口太少了,为什么还要收人头税?昨儿晚上爹和娘算今年的春税,儿子听到了。”

“老秀才公说,皇上说劳动力少,人口少,皇上还说,粮食还不够多,学院也不够多,养不活很多人口,所以只能是现有的人口多做活儿。这不是没办法吗?皇上也不想。”

“……”

父子两个一路说着话,小女孩懵懵懂懂地听着,就感觉自己放脚是为了家人,为了大清……不自觉地腰杆挺直。

三个人一起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来到里长的家里登记。里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军旗老婆子,她领着女孩子来到里间,一边展示自己的大脚,一边查看女孩子的脚,笑了出来。

“记得,将来可千万不能裹脚。不要以为裹了再放开也行。不行的。前面来一个裹了一半的,将来啊,也就是比完全裹脚的强一点儿。受大罪了。”

“嗯嗯。嗯嗯。”

小女孩因为她的大脚和官家做派满脸崇拜,里长不由地又笑。他们离开的时候,里长说他们是第五家来登记的,有奖赏。

“一家没有银子,罚了五两;一家有银子,罚了二十两……平均下来一人奖励十两银子。乡里乡亲的,你们去李家村王家村问问,那几家的婆娘就要女儿裹脚,家里穷的,就剩一条命还……”

里长唏嘘感叹,自认为自己灵活机变,既杀鸡儆猴了,又做到赏罚分明。

可是十两银子也是大数目啊,村里人家,十两银子够一大家人大半年的柴米油盐!

老头儿不敢要。里长就说:“就当是朝廷给女娃娃添嫁妆了,皇上和小殿下亲口说要给的银子,多大的荣誉……”一番话说的老头儿和年轻人,女娃娃一起哭哭笑笑的,特骄傲。

怀揣着银子回去的时候,看到一辆驴车,拉着一个村子里刚刚开始裹脚的女孩子来登记,小女孩因为她们脸上的眼泪吓得脸色发白,年轻人和老头儿也唏嘘不已——

女孩子裹脚一般都有家里的老年女子负责,亲眼看到的惊吓太大,年轻人忍不住说:“要是不裹脚不影响嫁人,将来你妹妹也不裹脚。”

老头儿看一眼心软的大儿子,默默地吸一口烟袋锅子。

皇上和乖孙儿一起听人说民间的反应,乐哈哈地笑:“这就是生活。老年人不同意,心肠也硬了,却又生怕家里抓不住大机遇翻身;年轻人心软孝顺,小孩子思想没定型……家、国,都一样。”

弘星迷瞪眼:“玛法,是不是过了三代人,思想就换了?”

亲亲玛法那个乐呵:“哪有那么简单?三代人后,或者裹脚完全没有了,但是思想……那个根深蒂固的——当然,多多少少会有变化。”

弘星嘴巴张大,合上,大眼睛眯眯地乐呵。

皇上瞧着乖孙儿的小样儿暗自摇头——一般人的思想是跟着实际情况变化的,不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哦。

弘星一眼看到玛法的样子,小脑袋一扬——弘星加油加油。

祖孙两个“默契”地用晚膳,丝竹声悠扬。同一时间,一些汉家大臣聚在一起喝酒说话。

陈廷敬说完民间百姓的反应,苦笑连连:“那可不是?皇上、太子、小殿下……就是这样大国,就是大家庭。”

李光地也苦笑:“我还记得,三藩战争起来,中原的乱象还没结束,再次大乱,很多人逃荒逃命,朝没有战争的地方跑,小脚的女子……只能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