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小肥么么哒(第2/3页)

皇上说一半没说下去,当南方人和北方人没有了地域限制,祖祖辈辈的生活模式打破,这天下会变成怎么样?皇上想象不出来,陈廷敬也想象不出来。

与此同时,弘星和哥哥姐姐们正在陪皇太后,听南京人编写的八角鼓段子。

两个人一身戏服,一个唱,一天跳;皇太后他们一个个都听得认真稀奇,唱法舞步还真和京城天桥上说书唱戏的差不多,就是内容嘛……咳咳。

“门前一阵骡车过,灰扬。哪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棉袄绵裙绵褂子,膨胀。哪里有佳人夜拭薄罗裳?生葱生蒜生韭菜,腌脏。哪里有夜深私语口脂香?开口便唱冤家的,歪腔……”

说实话,唱得两个人都心肝儿直跳,生怕脑袋眨眼没了。可皇太后就要点这些个小曲儿——们。

皇太后听得哈哈哈大笑,皇子福晋们也听得哈哈哈大笑,弘星乐得眉眼飞扬,弘星的哥哥姐姐们也乐得笑出一口大白牙。

皇太后一点儿也没有南方人在骂北方人应有的“自觉”,就觉得这些南方人怎么这么多促狭鬼:“听听,这是骂北方人赶骡车,穿大棉袄,吃大葱大蒜,一开口就是歪腔?”

太子妃附和:“骂北方人是其次,孙媳听说,重点是骂河南人。那书本上说,诸子百家在学术和政见上百花争鸣,但对于嘲笑宋国人却共享默契。宋国人,就在河南境内。”

大福晋乐哈哈地笑:“这我想起来了,宋国的邻居郑国也遭殃,‘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卜妻为裤’……骂的都是郑国人。”

三福晋在众位福晋中学问最深,乐哈哈地笑:“有原因的。宋国是商朝后裔,而春秋诸侯多为周朝的王室宗亲,或者是灭商的功臣。自然地,都喜欢歧视宋国人一把。”

皇太后笑着摇头:“那先秦诸子不都是圣人吗?”

八福晋快人快语:“皇太后,圣人也是人。”

皇太后就乐哈哈地笑:“说得对。”

这个时候曲子唱到:“……哪里有兰陵美酒郁金香?头上发髻高尺二,蛮娘。哪里有高髻云鬟宫样妆?行云行雨在何方?土炕。哪里有鸳鸯夜宿销金帐?五钱一两等头昂,便忘。哪里有嫁得刘郎胜阮郎?……”

皇太后忍不住就好奇了:“南方人为何要骂北方人?”

四福晋笑眯眯的回答:“皇太后,我听说,这南北互骂由来已久。历来就这样。”

五福晋跟上:“对头对头。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间就是河南那块地方,河南被骂的最惨。”

七福晋乐哈哈地笑:“我记得有个典故,说北宋的时候,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那宋太~祖还刻石禁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就那位大能人,寇准,见到十四岁的小神童晏殊,就一句‘江外人’。还有那次,南方人萧贯和山东人蔡齐同为状元候选人,宋真宗偏向仪状秀伟,举止端重的蔡齐,寇准就吹耳旁风:‘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

皇太后有点愣怔:“就这样定了下来?”

七福晋重重点头:“就这样定了下来。寇准出来大殿后,还跟同僚炫耀说:‘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

皇太后不敢相信这国家大事选取人才,就这么“直接”。皇太后看向弘昱,弘昱作为在座最大的小皇孙,“严肃”着脸站出来:“乌库玛麽,这典故记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朝时期,还有一个典故。

王安石主张变法,司马光反对。司马光上奏宋神宗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王安石是江西人,司马光是山西人。”

皇太后登时笑出来:“那老西儿还有这说法儿?”皇太后的记忆里,山西人一直是被群嘲的对象,“这国家改革大事,岂能用出生地方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