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4/5页)

皇上更好奇了,直接问道:“细细地说说。”

“臣遵旨。臣的看法,李维钧,乱世可用,可大用。盛世不好用。”

皇上心里一惊。

陈廷敬心里好奇皇上怎么听说李维钧这个人,干脆将他知道的都说出来:“李维钧,浙江嘉兴人,家境贫寒,康熙三十五年由贡生选授江西都江县知县,此后历任知县……”

据臣所知,其人做事谨慎、干练,一点儿也没有年轻人的毛躁冲动。更难得是,他一点儿也没有贫寒子弟的自卑或者敏感,也向来不和中下层文臣官员交好,一心朝上爬……

不拘一切不犯法的方法钻营。”

皇上一愣,这难道又是一个高士奇不成?

陈廷敬一看瞬间明白皇上的想法。陈廷敬在心里品品高士奇和李维钧,觉得,他们到底是不一样。

当然,陈廷敬也知道,皇上重用高士奇,有对其文采的欣赏,也有对其出身经历的利用,更有一份对“奇人异事”的独特接纳心理,毕竟皇上的身边都是一群“仁义礼智”的老夫子,皇上也“寂寞”不是?

陈廷敬发现皇上默然不语,生怕皇上当李维钧是高士奇,大胆直言:“皇上,李维钧其人,封疆之才,若得机遇,当得乱世枭雄。”

皇上一愣。

君臣两个四目相对,陈廷敬犹犹豫豫地,终是开口:“李维钧,之前想投靠索额图,还给臣送过美人……年家年遐龄那头,他巴结不成,得知小殿下看中年羹尧,干脆迎娶年羹尧的老管家的干女儿做妾室……”

!!!

这可真是,不拘一切不犯法的方法朝上爬。皇上简直无法想象:“那年羹尧老管家,还是奴籍?”

“正是。”陈延敬说起这些,也觉得有点儿“难以启齿”,“他这是看准了年羹尧和老管家的感情,也看准了年羹尧的能力,还有脾性……”

一般贫寒子弟的思维:滴水之恩铭记于心,等发达之后涌泉相报;一箭之仇铭记于心,等发达之后万箭穿心。至于发达之后,另外一番利益牵扯,到底是报恩不报恩,那是真看人。

而一般官家子弟的思维:我提拔你是我的事情,我觉得你这个人有才,值得。我不会为了自己的一番好意要你怎么样报恩。至于你最后是怎么样为官为人处世,甚至反目相向,我只怪自己。

皇上自然明白陈廷敬的意思,年羹尧,就是那种官家子弟思维的个中典型,傲气,负气,自信。

皇上犹豫不决。陈廷敬吞吞吐吐:“臣认为,等小殿下长大一些年,若要改革,可用。”

皇上心里一跳,眉心的褶皱更深。

皇上相信乖孙儿的眼光,通过陈廷敬的话有了更多的了解。皇上想起乖孙儿那“扭啊扭啊扭……”的肉窝窝手指,好似看到一条蛇不甘做蛇,一心长翅膀的模样。

可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可能都用不好。弘星……到底是年龄太小。

皇上明白老臣的意思。可是,皇上不想等他乖孙儿长大后自己处理一切,皇上想要乖孙儿长大后只管享受一切。

“给李维钧安排安排,试一试。大清人口繁衍,粮食增产,必然引发对土地的新一轮争夺。一条鞭法,土地税,人头税……”

皇上眼睛一眯,“朕十六岁开始学习汉家文化,一直遵循‘皇家和士族共天下’,朕不想和天下士族做敌人……”

陈廷敬眉心一跳:“臣明白。这次江西朝青海修路的事情,就安排李维钧去负责。”

皇上点头。

“可以。去青海那边推广牛痘之法的事务,也有他负责。”

“臣遵旨。”

陈廷敬满腹心事地退下,因为刘相年告状引发的大地震还没停歇,江南民间又有一种言论抬头,小报里沸沸扬扬,苏州最好的茶楼春水阁里面,更是闹腾。

一个白面馒头一样的公子哥儿气势汹汹:“穷家出来的官儿,就是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