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家内(第5/8页)

这会子竟然也因风寒停了两日朝,大臣们自然忧心,不管心里到底急不急,上的折子却都是心急如焚,言辞恳切恨不得代替皇上病了才好。

雪花样的请安折子飞向军机处。

搞得张廷玉更忙了,皇上便指了傅恒跟他一并分担军机处的要务。

皇上这场风寒来去匆匆,起初无人在意,但接下来因为这场小小风寒引起的事情便震惊朝野。

皇上上朝第一日,就痛斥站在下头的大阿哥:勾结臣子,不敬君父。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断不可继承大统。3还痛斥三阿哥不学无术,愚钝惫懒,不堪大用。

高静姝听到消息的时候,还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可是乾隆十二年,东巡后皇后和七阿哥还是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活着,怎么大阿哥和三阿哥就被皇上暴怒痛骂,踢出了继承人的资格呢。4

高斌不在京中,虽然幸运的完全避开了这场皇上的滔天大怒,但导致高静姝也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外面的消息。

毕竟原来都是外头的高家通过木槿送进来,如今高家也什么都不知道。

皇上骂过一回还不肯罢休,当日更处分了大阿哥和三阿哥的师傅和安达。

又当着十几位重臣道:“朕染了风寒,大阿哥若有人子之心,自然要担忧照料,谁知毫不介意日常当差,可见不忠不孝。朕从前就跟讷亲、傅恒说过,大阿哥断不能为储君,果然是令朕失望!”

傅恒无语凝噎,当时面对张廷玉谴责的目光就无言以对:皇上之前真没跟他说过大阿哥断不可立这种话啊!

搞得他这个七阿哥的亲舅舅似乎早跟皇上讨论过太子位置,然后把别的阿哥都贬低了一顿似的。

这种飞来横锅,傅恒只能低头背了。

远在天边的讷亲更是不知道,皇上已经拉他做了证人,还在如火如荼的投入在战争中呢。

--

大阿哥三阿哥不能继承大统的话,自然很快传得后宫皆知。

太后难得在小佛堂里又呆了一日,不知在为谁祈福。

出来的时候就道:“以哀家的名义,将今春的新茶和里貂皮和海龙皮,挑了好的给大阿哥府邸和三阿哥送了去,皇帝训斥儿子是正理,但别叫奴才们狗眼看人低,苛待了阿哥们。”

再痛斥了儿子后,皇上对女儿的垂怜就显而易见的更明显了。

和敬公主定于乾隆十三年出嫁,和婉公主定于十五年春。

此时京中两座公主府已经开始起建。

不但对嫡女如此重视,过了四月,皇上还亲自将七阿哥永琮领到了阿哥所,命所有太监乳母给阿哥磕头。

并指了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满族掌院学士,一汉学一满学,为七阿哥的师傅,给七阿哥开蒙。

这样的豪华配置,可见皇上对嫡子的重视。

嫡子嫡女接连蒙圣恩殊荣,皇后却仍旧端庄和雅的坐镇后宫,没有丝毫得意之色。

对待六宫妃嫔也仍旧是公正严明,又带领娴妃一同操办乾隆十二年的大选事宜,昼夜无懈。

皇上自然多番勉励嘉奖。

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来:“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5

前朝后宫,所有人都是长眼睛的。

立刻明白皇上的立储之心,这就是在给嫡子铺路啊,所以集体跟着皇上的思路走,高呼皇上万岁,皇后娘娘贤德。

乾隆也很满意:没错,朕决定的事情就是天理,你们最好少说话,只磕头,别给脸不要脸。

--

果然,一番处置后,皇上神清气爽起来。

自打从济南回京的这一个月,诸事发生如狂风暴雨,皇上也很少踏足后宫。

后宫嫔妃们自然也不敢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去争宠——何况自从庆贵人事件后,大家对过分争宠已经有了阴影。现在后宫流行的是令嫔路线,乖巧温顺,捧着一颗红心等皇上,别做出头鸟,免得被赶到草棚子里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