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4页)

被短暂打断的绘制,重新在黑板上继续。

律风几笔过去,勾勒出了一湾海峡、一崖海岸,还有一片深邃的淤泥区域。

黑板上的景象,不需要他做什么解释,任何菲律宾人都看得懂这是什么——

“鱼平地区?”

“那边就是鱼平的淤泥?”

“太像了,简直跟地图上一模一样!”

在场的记者,不是每一个都熟悉鱼平地区。

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小学的地理课上,见过鱼平海峡与三季岛衔接的海湾弧度,还有深凹于海平面下的淤泥标识即使是在座的中国代表,稍稍翻翻资料,都能从资料配图里,发现律风画的黑色示意图与彩色照片别无二致。

“律工这手艺,没退步哈。”

“那是,平时他画的素描,简单易懂又漂亮,南海项目组还交到国院去参加绘画比赛。”

“现在电脑绘画变多了,几个按键就能画出地形图,律工能够即兴画出鱼平地区来,估计是对这座桥有想法了。”

翁承先听得笑容满面,心里有一堆夸奖想跟风。

然而,他见律风慢下动作,开始给手绘的地图收尾,便提醒道:“先看看,待会再聊,待会再说。”

翁承先的话刚落,律风就转过了身。

之前被他挡住的图画,展开了完整的面貌。

那是淤泥遍布的鱼平地区,更是里可岛与三季岛隔海相望的海峡。

但是,在那一湾浅浅海峡之上,多了一道坚硬、明晰的线条,舒展着自然的弧度,连通了两座海岛!

律风看向约马尔,说道:“今天,我就现场演示一下,中国人能在这里建起一座什么样的桥!”

自带绘图的工程方案演示,记者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可惜,律风并不打算给他们时间去惊诧、感慨,抬手点在平坦立于鱼平地区的“引桥”上说道:“鱼平地区多淤泥、多台风,那么适合架设的桥梁尽量减少自身重量,抗风防洪,并且最大限度的扎根在淤泥层以下的海岩区域。”

“所以,我选择的是连续梁桥结构。”

“桥长7公里,预计8联47跨,整体由钢梁制成,并且在每一个桥墩之下,打入6根长约200米钢桩,做成密闭式桩端预压结构。”

律风一边说,一边在空白处,画下了匪夷所思的图形——

6根圆管,支撑起六边形的边角,每一根圆管以特殊倾斜角度,直插淤泥,共同托起上方厚重基座。

哪怕是不懂得建筑的记者,看到这样的示意图,都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

律风所说的钢管打入地底,原来不是直愣愣地插出无数钢筋,而是有特殊的力学角度,依靠特殊的相互作用力,撑起一座大桥!

不仅如此,律风的讲述远远没有结束。

他随手在俯视的桥梁黑白图上,圈出了每一个桩基落位的地点,并且给出来相应的解释。

“A点与D点,作为桥梁引桥选点,圆管支撑角度为垂直下钻。”

“B点与C点,桩基倾斜置入地底,协助主桁架分散桥梁承载重力。”

记者听得如坠云端,只能抬手拍摄黑板上的图画、数据。

菲律宾的建筑师们,却如获至宝,一边抄着黑板上的设计思路,一边压抑住心中惊喜。

冈萨作为距离律风最近的人,耳边清晰传来律风的每一句话。

但是,他却愣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根本无法像之前听课般,自由惬意。

他清楚地知道——

这不是什么单纯的讲解!

这是律风亲自设计的鱼平大桥!

律风的绘制还在继续,他勾出了更加清楚的六柱支撑的桩基。

冈萨阻止一般提醒道:“律先生,您没有必要将图画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详细。这、这是中国的专利技术!”

律风看也没有看他,认真画完了他构想之中的桥梁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