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2/5页)

赵佑樾没吭声,只是依旧沉着脸看着女儿。不由心中也在踌躇,眼前的这个小女孩儿,真是他那个女儿吗?

明霞却不管他,只继续问自己的:“父亲打算以什么名义和旗号这样做?”

家学的夫子见明霞聪敏又早慧,所以,课堂上时也偶会和明霞论时局。所以,明霞知道如今朝中的一个大概的局势。

她想,父亲定是打算让几位皇子相互争斗内耗,等有能力的皇子们内耗、或者说是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自就有父亲和二叔出手的机会。只是,如此一来,若到时天下大乱,群雄揭竿而起反朝廷,势必是又有一场长达数年、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战争。

若真是这种情况的话,便是父亲和叔叔最终夺得了这个位置,那也是踩踏在无数百姓尸骨上上位的。一时得利,难道不会失去心中的正义吗?

可若是到时天下能被正统所收服,并未打乱。而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叔父却还执意夺取帝位,那便就是谋逆。

情况只会比上面的更糟。

所以,在猜透父亲的心思和筹谋后,很长一段时间明霞都很难明白。父亲和叔父都是如此聪慧忠义之人,为何却偏要走一条不归的死路呢?

直到后来,她才渐渐明白。或许,天家和他们赵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如今的天子,亦非明君,朝中几位有呼声的皇子,也非贤良之人。

父亲和叔父是看到了大晋未来的前程,这才早早做这些筹谋的。

明霞也有认真想过,如若是这样的话,那真就反了又如何呢?

可直到有一次,她随祖母老人家进宫请安,于皇后娘娘宫门外偶遇那位一直被大家所忽视的皇孙……她才觉得,既有品性不错的正统可以扶持,又何必走弯路。

东宫太子身子羸弱,日日吐血,只以良药维持着性命,所以,众臣都觉得东宫早不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所以,便把目光放在了魏王赵王等人身上。

但大家却似乎选择性忘记了一件事,东宫是有一位皇室的嫡长孙的。既有嫡长孙在,便是日后东宫早亡,圣上难道不也该扶立太子之嫡长子为皇太孙吗?

赵王贪图享乐,奢靡淫逸。魏王虽有战功,但却无威望,又狂躁暴戾。但东宫那位太子却是除了身子病弱外,旁的倒是没什么大毛病可挑。而那位皇孙,自小得太子教导,也是个温文尔雅的少年。那日她见过他,虽也瞧着羸弱瘦削,但却不至于到了病弱的地步。

明霞把自己的见解说与了父亲听,赵佑樾听后,也愣住了。

“你怎懂的这些?”他沉声问。

明霞如实说:“夫子偶会与女儿谈及这些。”

赵佑樾挑眉,很快,倒是平复了自己心情。

他说:“你何时见过东宫的那位公子?”

明霞说:“上个月随祖母进宫时,在皇后宫外碰到的。当时祖母在宫内与皇后娘娘说话,公子便和女儿说了几句话。”

赵佑樾倒是记得东宫有这么一位公子,算着年纪,也该有十一二岁了。按理说,十一二岁的年纪,若是圣上有意嘱意其继位的话,也早该让其随父亲上朝顺便跟着学一些朝政之事。

但圣上却一直没有此意,以至于许多朝臣也并没怎么见过那位公子。

若不是女儿这会儿提及,就是连赵佑樾这个筹谋算计了半个朝廷的人,也几乎是要忽略了那位公子的存在。

“既你与公子只有一面之缘,又何故认为他有那样的担当?”赵佑樾这会儿倒是情绪平复得很好,见女儿对朝政之事很有见解,他也有心虚心不耻下问,向女儿讨教这些。

明霞说:“女儿也不敢说他一定就非常好,但至少他算是个通透又颇有智慧的少年。何况,有其父在,他又是太子殿下亲自教养着长大的,想也差不到哪儿去。温文尔雅,饱读诗书,颇有乃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