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8页)

一群人吃喝闹腾了没多久,便早早地跟包拯道别。明日人家还要启程赶路,自然是不好再此叨扰太久。

包拯刚才已经听了韩琦简单讲述安他们在平发生的一切,分别前,再三嘱咐韩琦切莫操之过急,谨慎处事。

韩琦温和应承,请包拯放心。

崔桃则挽着董氏的胳膊,正跟董氏交流养发的方法。

“不仅要用皂角,生姜和何首乌尤为紧要。闲来无事,再做点黑芝麻丸,每日得空想起来吃一颗。内外兼补,保证乌黑靓丽。”崔桃道。

董氏连连点头附和,便命丫鬟谨记下崔桃的法子,她回头要试试,她这人就是头发不好,毛躁又容易干枯分叉。

董氏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崔桃之后,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原地望着崔桃的背影,欣慰笑着,仿佛送走的不是客人,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

包拯见状拉她一把,“回了。”

“老爷怎叫我才见着她。”董氏不禁遗憾,连连叹气自己没儿子可以把崔桃娶进门。

包拯不禁笑,令她还是把精力放在好生养护头发上,便是有适龄的儿子,人家也看不上。

包拯说罢,便不禁想起韩琦来,心中默叹他倒是运气好。

……

“‘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当年汉武帝就是看中了卫子夫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才把人留宫里了。所以说这女子的头发可重要了呢。我明儿就研究一配方,靠卖此物即可发家。”

崔桃已经想好了,就拿《汉武故事》里这句当广告词。

韩琦自然知道崔桃此话的出处,下意识评判:“野史。”

“管它野不野的,有用就行,谁还能去敲着汉武帝的棺材板求证不成。”崔桃摸了摸自己脑袋上的黑发,问韩琦觉得她头发怎么样,凭她这一头光泽可鉴的黑发,如果也和卫子夫一样遇见汉武帝,能不能勾到人。

“鬼也勾到了。”

韩琦不吝称赞,便嘱咐崔桃好生回去休息,明日还有很多地方要跑。

“嗯,”崔桃恋恋不舍地望一眼韩琦,转头瞧那边还等着自己的王四娘和萍儿,跟韩琦撒娇道,“好想要抱抱,可惜抱不上。”

崔桃说着,亮晶晶眼睛还故意朝韩琦的胸膛瞄了一眼。

韩琦喉咙微动,轻缓地呼吸了一下。

“快走。”

“噢。”崔桃乖乖地转身,背着手欢快地迈着步子离开,嘴上自然是带着坏笑。待她跟王四娘和萍儿汇合后,她就赶紧对韩琦挥了挥。

韩琦点了下头,随即便策马而去。

王四娘打了个哈欠,问崔桃:“咋都这时候了,还不忘跟韩推官聊案子?你们这些有才之士,还真是跟我等凡俗普通人大不一样。”

“就是!”萍儿跟着附和,也跟着打了个哈欠。肚子吃饱饱的,就容易犯困。

崔桃回头看一眼韩琦消失的街口,掏出桃花扇便扇了扇,接着她也打了一个哈欠。

这打哈欠,果然传染。

“明儿我还要忙,你们拿钱去买我要的药材,咱们就开个小铺子,不用太大,钱够花就好。”

崔桃能赚钱的法子可太多了,挣成首富都不成问题。但自古财多招人眼,而且她未来的夫君很厉害,也用不着她太能挣钱。若把场子铺排太大了,不仅耗费精力,也要担负极多的责任,反而树大招风,容易出事,倒不如小富即安,来得稳妥。

王四娘一听要挣钱,可精神了,举双手赞成。崔娘子将来自是不用愁了,她一身的能耐,随便使一个就够人家活一辈子了。她不行,到年纪了,身边既没丈夫又没儿子牢靠,如今手头上还没钱,总觉得不踏实。

萍儿也拍手赞成,她不靠爹,想要靠自己,如今正好可以证明自己。

次日,王四娘和萍儿就按照崔桃的吩咐,去各大药铺选买药材。

崔桃则跟着韩琦、王钊等,跑了汴京周边的阳武、酸枣、太康、襄邑和东明等地,查封了地臧阁产业十八处,缉拿相关人员四十二人。不过都是地臧阁知情甚少的喽啰,口里头没什么紧要的信息,好容易查到一个管事的,其上线便是娇姑。总之,不过是捞了几条没用的小鱼,还是干得榨不出水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