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练(第2/2页)

他低头看自己手掌,臂膀,自己身高八尺有余,臂膀强健有力,家中祖上也是世代戎旅。

若猎杀妖魔,吞服妖魔血肉……未尝没有打回中原、一争雌雄的机会。

再不济,也瀛洲之偏远,总不可能府兵还会死追不舍?

自己不治理辽东,以辽东现在的形势,必然是高句丽势大;若扶植高句丽,使高句丽依托辽隧天险,对抗府兵给自己争取时间,似乎也是上策。

如果高句丽不顶用呢?

反复思索,确定未来具体目标后,司马懿开始书写奏疏《请迁辽土疏议》:“臣安国侯征夷大将军懿,自与襄平侯起兵勤王以来,又激励三军,以为后劲。惊闻襄平侯侄渊里通敌国,举兵以叛,众数万人。恐酿大祸,使国家首尾受敌,臣遂发急兵,五日行军千里,围克辽隧,不日可全定辽土。”

“辽东水土肥沃,兼有东海盐利。西有辽隧天险,此安国家社稷之所也。”

“今汉室老臣顾虑国家,恐我渔翁得利,故多方忍让,使陈公信跋扈无端,几欲篡国。国家若东迁辽土,外患消除,其国自乱。民众苦之,自盼新主如盼甘霖。”

“昔年陈公信有言,乃‘得人失地,人地皆存;得地失人,人地借失’之语,伏望陛下明断。”

这是一封上表邺都朝廷,请朝廷转呈给大魏皇帝陛下的奏疏。

写完这一份,他又分别给曹丕、曹叡书写私信;以朋友的身份劝曹丕要给国家留一个复起的希望,也给曹氏宗族留一个退路。

给曹叡也是以私人身份分析北府之强,劝曹叡早图后路,不如蛰伏辽东,以图今后。再不济,也能东国称孤,不必做那阶下之囚,强颜欢笑,惶恐不安。

送到邺都的信……自然会被邺都方面拆封。

作为老朋友,司马懿自然清楚孙资、刘放擅长模仿字迹;他们完全可以承上启下,篡改信件公文,代替曹丕向自己下令,也能代替自己向曹丕进言。

有别于朝廷,司马懿与曹丕另有消息渠道。

只是现在……更需要邺都朝廷的人力、物力。

三封信发出,他才开始详细检验军功,对各军军吏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整。

掌控军队,除了日常训练、赏赐树立恩情、威信外,其次就剩下三种:打胜仗、诛杀不受控制的军吏、扶植亲善自己的军吏。

这四点他都做到了,一点点纠正、修改,自会强化对幽云六镇的统治。

可还是不够,缺乏足够多的本土军吏、军士。

这点缺陷,只能先存辽东进行补充了。

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出现在司马懿脑海中,可以迅速解决目前的问题。

效仿北府,反着施行汉僮体制。

把避难辽东的汉人、土著汉人统统抓起来,贬为自己的奴隶、仆僮!

有足够且强盛的本部、本族人口做支撑,幽云六镇里的各族吏士……自然是信服、服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