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2/2页)

除了罪大恶极需要处死的外,能不杀人就不杀人,这是田信,也是张温的底线。

以岭南的生产力,急切间也无法安置这么多人,大概明年秋季前才能将北府四万户迁移、安置到岭南。

己方移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水运,迁移的主体又是军队,所以跟曹操当年迁移汉中百姓是两码事。

见田信开发岭南心意已定,庞林快速拿了第三个包子,遂问:“北府多有书吏,可否抄录经典,以供我启蒙豫州军民?”

他知道雕版印刷这么个事情,这是北府大批量印制户帖、军帖、旗号的核心技术。

也只限于雕版印刷,这个技术概念已经外流,算不得机密。

雕版印刷,包括印刷粮票,都缺一个微不足道的核心技术:合适的油墨。

见田信思考,庞林又说:“豫州本是文风炽烈,黄巾以来,士人离散,乡间教化停滞,实在可惜。我欲推广县学,就缺许多典籍。当今也只有孝先能助我一臂之力。”

“此小事也。”

田信撤掉蒸笼,露出最后一笼,拿一个想吃,眼睛左右转动:“恐令各家震怖,招惹非议。”

各家,自然是经学大家。

对此庞林摊手做笑:“呵呵,如此正遂我愿。去官后,也好归隐鹿门,与徐元直坐而论道,何等畅快?”

隐约摸清楚庞林的目的和顾虑,田信自然应下。

这是要用雕版印刷的书籍逼着各家让步,以达到建立‘庞氏私立鹿门山大学’的目标。

论打仗、阵前参谋,庞林跟庞统没法比,也就比普通中高级军吏多打了四年胜仗,算不得什么宝贵经验。

田信去岭南经营根本,巩固基础;庞林经营鹿门山也是同样意在长远发展。

只要鹿门山在大汉站稳跟脚,那庞氏家族就立于不败之地。

今后哪怕改朝换代,鹿门山学子维护之下,庞氏家族也能代代公卿,屡世公侯。

这是改私学、族学为公学的一大步,必须要支持;这种学阀出现也是必然,随着公学授学的科目增多,知识的不断发展,这种学阀很难维系专断的地位。

不似经学各家,握着几乎垄断的学术地位,世代掌握某一部经的解释权。

随着生产力恢复,各种私学、族学肯定会寄生到新的公学体系里,庞家只有先发优势,远远达不到一骑领先。

庞林离去后,关兴凑上来,询问:“兄长,夏侯国筹建可有眉目?”

田信左右看一眼没见到关羽身影,就说:“不宜在此讨论,还需等陛下归来。若是陛下首肯,我便迁丹阳铁坊于夏侯国。”

说着做笑:“倒是宋国究竟要选在丹阳郡,还是吴郡,这么悬而不决,也非长久之计。”

关兴也跟着笑笑,从影响力、财富、人口方面来看,改吴郡为宋国,好处最大。

吴郡有盐场,早晚会跟盐铁专营的政策撞上。

可选一个山民密集的丹阳郡,又有些亏……关羽本人也在为此为难,在汉朝廷利益、宋公国利益之间做犹豫。

关兴稍稍敛笑:“兄长尽收南海之利,可会煮盐?”

“我既是南海之主,如何不能取南海之盐?”

对此关兴沉默以对,岭南的食盐几乎影响不到荆湘,两汉又是对岭南持散养状态;而吴郡、淮南的食盐,则是朝廷重要的盐场,周围又人口密集,盐税收益实在是太大,大的可以发动一场七国之乱。

所以自家老头儿肯定会舍弃盐场,选地域广袤,丘陵较多的丹阳郡。

不是爱不爱钱的事情,而是受田信影响,这种妥协、委曲求全的态度让他有些不舒服。

有一种因噎废食,仿佛担心手拿刀会杀人犯法,就把手砍掉的荒谬感。

天真的小脑袋里,只有这么点不满,还没有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