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谯沛(第2/2页)

秦朗张张口想申辩什么,就见帐中贾逵等人先后施礼,秦朗目光落在张虎几兄弟脸上,也只是一扫而过,不动声色。

夏侯尚这里点头答应借兵,征南军各营加大了战场封锁力度,为骑兵百里奔袭做准备。

只要曹休的大军渐渐靠拢过来,己方营垒稳固能得到保证,就能出借骑兵。

骑兵肯定想去宛口战场,那里多少能打出战果,在这里跟北府兵打……虽然不知道周围袍泽怎么想的,可看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那自己也就没兴趣了。

说到底,北府兵中有一骑破千的田信,野战的话太过被动。

往往下定决心不死不休,可莫名其妙就被左右袍泽、友军裹挟着溃退。

做了各项准备,夏侯尚在百余骑护卫下,沿着驰道向南,在约定之处等待田信。

双方大营相距二十里,不算远,也不算近。

向南而行,夏侯尚突然呵呵做笑,直呼其名点评起来:“都说何晏虚浮,我看秦朗也不遑多让。何晏幼年尚能画地为家,不入武帝家室,秦朗却是坦然接受,巧言作色颇得武帝喜爱。其父为张翼德所杀,如今却不见急色,张口国家大局,闭口谯沛乡党……如此遗忘根本之人,岂能大用?”

夏侯玄静静聆听,思索这番评论。

猜测曹丕心性代入曹丕视角来看这一切,危难之际始终四处云游的秦朗入仕,充为骁骑校尉,看似理所应当。

可秦朗表现的不是很好,行为并不纯粹,有太多的变通。

曹丕喜欢变通的人?

不,曹丕一点都不喜欢识时务、会说话、会搞事情的人,这种人在曹丕眼里与衣服、鞋子一样,只有合不合身,合不合脚的区别。

这种人不值得惋惜、在意,杀了就杀了,抛弃就抛弃。

曹丕喜欢的是顽固之人,听话的顽固人。

秦朗的表现跟顽固绝缘,现在又这么积极的听曹真的话,可见缺乏恒心,缺乏原则性。

与之相比,汉军阵营里坚持原则的人太多了。

正因为有原则,汉军上下、同僚相互信任,隔着数百里地也能相互联动,打出战术配合。

不由想起了卫将军赵云,这是个很有原则的将军,攻克成都之际依然能保持冷静,以牺牲自己前途的方式避免刘备犯错,将所有吏士对刘备的不满吸引到自己身上。

大魏怎么就没有这种舍己为国的将军?

想到这个事情,夏侯尚不由轻哼做笑,思索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赵云不是谯沛人,敢阻拦谯沛人集体变身为军功地主豪强,为了熄灭谯沛人的不满,只好借赵云头颅一用。

如果赵云是谯沛人,那肯定先开除赵云的谯沛籍贯,再把这个胳膊肘朝外拐的叛徒砍了,借赵云脑袋安抚军心。

没法比,也不能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道路、风格。

或许当年关云长挂印封金而去,除了敬爱刘备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云长的籍贯……不是谯沛人,不姓曹,也不姓夏侯。

不是武皇帝诚意不够,而是关羽不姓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