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谁的嫌疑(第2/2页)

总共约摸二十来首小诗,首首用辞活泼,比喻灵动,清灵童真得来,又不见女儿家娇憨之态!

他擅八股文,却不擅长诗辞曲赋,但作为大周同级别的官户小姐,能有这样的才情与功底,他也知已算十分了不得了。

再细看这些字迹,虽是女儿家常用的楷书,但又并不刻板,笔触里锋芒隐显,却又并不张扬。

“我记得你从前学业般般。”他凝眉望着她,“去杏儿沟三年,就精进如斯?”

沈羲料到他迟早会问起,便就颌了首,说道:“不敢瞒老太爷,自打双亲过世,孙女也被逼得通晓了世事。不止是脑子开了窍,也明白往后的路就靠孙女自己了。

“虽然女子不图功名,但昔年双亲教过我的,我却万不敢忘。在庄子里日日勤加练习,便如同双亲仍然在侧勉励,不知不觉,也就有了这点成绩。”

就算再勤练,那可也只有三年!

沈若浦双目似粘在她脸上。

但她从从容容不慌不忙,又哪曾像是说谎的样子?

而倘若不是如此,又会是什么原因?

养育之恩……他目光缓下来,也许,是有可能吧。

毕竟当年沈崇信和胡氏在她身上也没少下功夫。

而她终究竟是沈崇信的女儿,他的次子那么出色,他的女儿必然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他把诗册还了给她,说道:“难得你有这番孝心,我沈家也不至于浑成一窝了。”

沈羲接过来,打量着他说道:“老太爷何出此言?”

他吐了口气,走到书案旁,拿起上头一封信来:“杨家回信了。还是答应与歆姐儿议婚。

“不过却说,歆姐儿与林霈再不能私下见面,否则的话,哪怕是成了亲,这婚也还是得毁的。”

沈羲展信看了看,果然是杨家老爷来的信,措辞软中带硬,是不如应有的委婉。

不过这也怨不得人家,都是有头有脸的,无端端闹出这一茬,谁会乐意?杨家答应议婚,这必然也是综合各方面后的诀议。

但他们即便信了,也还是防着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这语气不放硬挺点儿,又怎么成?

“到底还是利大于弊,只要歆姐儿过门后好生为人,这事情也坏不了的。”她合了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