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6页)

一时间,皇室声望拔高拔高的!

赵丞相和李丞相看似声望也不差,可是从两人头发没有少掉,甚至跪求皇帝陛下派人守卫他和他的家人,就知道,他们的处境堪忧了。

幸亏,皇帝陛下虽然很想给他们小鞋穿,但是也看到了他们的用处,没有放弃他们,让被他盯着勉强训练出来的御林军,分批前去两位丞相家里“练兵”。

某种程度来说,京城护卫军的实力能提升得那么快,两位丞相贡献不少。

有两位“合作无间”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保持自己权利地位的小人丞相,皇帝还是舍不得两位没节操能集火能背锅的官员死掉。

皇帝陛下吃着老太太亲手做的年货,摸着又胖了一圈的肚腩,想着如今莫名的顺利的大改革,脑袋莫名的冒出了一个奇葩的脑洞:难不成,历朝历代中,各种大改革都没有成功的原因是,那些皇帝用的都是君子能臣,而不是小人佞臣?

毕竟比起心怀天下的君子能臣,被套上圈,头顶立着砍头刀的小人,后者反而更加能体会上意……以及惜命。

“东南前线疾报……陛下,三位许将军,将吕宋打下来了!”

许珊因为临走的时候的彪悍表现,皇帝封了她一个将军。

“咳咳咳……”和帝差点没有被噎死!

开玩笑的吧!

没有幻听吧!

然而,八百里加急快报表明,这还真不是。

吕宋的确已经被归划到了大历的版图了,

以许珊为智囊的许家人,联合了他给的人手势力,在土司的帮助之下,打着帮着友邦“驱逐”外族的口号,借助当地被剥削得非常厉害的百姓,将入侵的外国之人,全部赶出了吕宋,成功的捍卫了主权,而国王一脉的子孙却不幸被丧心病狂的“外族”灭掉了。

皇帝和群臣:……

不不不,我们还是不相信,这怎么可能。

他们虽然不知道海外的情况,但是这个历朝历代都非常有存在感的吕宋,他们还是知道的,那里虽然是落后一些,论地盘,可不是一个小地方!

但是看到慢了报信者一步的许家几位寄回来的各种“实料”,以及各种求人手,他们不得不相信。

特别是看到许家赠与吕宋一批良种之后,吕宋当地的归顺的百姓“送”给了大历五船金子后,他们都心肝颤抖了!

五船金子啊,足足够大历三年国库的收入啊!

金钱是推动人疯狂的动力。

就连皇帝陛下看到许家送来的,一共十二船金子,土司要了一船,许家以及前线人手还有偷偷帮忙的海军瓜分了一船,国库五船,剩下都进了他的私库之后,他都心动了!

可怕的暴利。

等后续陆续偷偷运回来的,他们默契瓜分的各种珍宝木材,他直接行动了。

给了好几个水军大将下了明旨,扩建水军!

他要以吕宋为基点,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原来还迂腐的想反对的官员们,看到那惊人的利润之后,都默契的闭嘴了,变成了各个部门打鸡血的动起来。

因为皇帝陛下说:“各位卿家,朕有意让海军精锐出使海外,准备凑建一支船队试水,爱卿们可想凑凑份子?”

群臣:陛下,第一次发现,你是这样的陛下!

“陛下英明!”

于是,不论是官员改革还是军队改革,在这个巨大的诱惑下,开始冒出的一些不平的声音,都勉强安奈下去了。

毕竟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

你说水师密报的,许家带着一群兵马,伪装成为东夷人,将那群舔着外敌生存,还想背叛大历的国王全部诛灭?

有这件事吗?

没有的,即使有,也被“意外”烧掉了。

留下的则是一份关于东夷的情报的密折,以及东夷人丧心病狂的偷袭灭绝了吕宋皇室的“明面”奏折,看在密报上,东夷岛上隐藏的白花花的银矿之后,默契地商量如何为吕宋皇室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