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静观(第2/3页)

再来说回沈家在夺嫡大战中立场的问题。

沈家诗礼传家,在立储大事上会站在地位名正言顺的太子那边顺理成章。

也只有这样才符合为人臣子的本份。

皇帝倚重沈家乃是看中了沈氏的庞大家族以及士族力量,沈家或许会因为朝代兴亡而变节,但在同样是赵氏子孙为政的周室朝堂上,他却不可能做出站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楚王这边,从而对付上位太子的这种没有节操的事,否则,沈家又还以什么立足于世?

如果是因为这层,安宁侯府选择与沈家建立起无声的默契,互不往来但目标一致,倒是在情在理。

只是沈雁不明白,太子才刚刚被废,这个时候的沈夫人怎么会知道郑王将来一定会当上太子呢?楚王虽是庶出,但比郑王大一岁,何况郑王也只是皇后嗣子,要以立长立嫡什么的来强制约束的话,严格说起来,郑王并占不到多少优势。

沈夫人与安宁侯府的接触,看起来倒像是认定了郑王将会是下任太子之选似的。

沈雁只觉得她所看到的京城越来越复杂。从前不曾关注这些的时候,只觉得内宅是内宅,朝堂是朝堂,如今她才稍稍接触了点边缘,便觉得内宅之中的事务竟与朝堂之事密不可分。沈夫人对外这一举一动,至少都寓含着沈家未来的走向。

“姑娘认识这个人?”

胭脂又给她剥了一个,顺口问道。

她这才发觉自己想得有些远了。后宫之争虽然终将也影响到沈家,如果最终楚王赢了这场战争,沈家虽然落不着什么不是,但终归也曾追随过太子。事后能不能得到新皇重用又是难以预知的了。

想到这里她不免叹了口气。

从前朝第一批起义军在徽州掀开了战争到如今,天下已经惶惶不安了三十来年,若再加上接下来这场夺嫡之战,又不知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了。

而关键是,谁也不知道下任皇帝能不能使得民心真正安定下来。

她摇头下了秋千,从一盘子桔子里挑拣了几只,让福娘带着一道去了长房寻沈弋。

想这些事情特别的费脑子,她投出那三万多两银票烧出的火又岂是三两下就能扑得灭的?刘氏在曜日堂里如何交代的她不知详情,但她知道肯定是因为她没有把事实交代完毕,沈夫人才会暗中让人再去查她。既然如此,那足可见刘氏的霉还没倒完,她大可以暗中指点江山,面上则继续观看这场火势。

沈弋在沈雁到来之前已大致听说了刘氏的事,她也隐约察觉到跟二房有关,但这里头刘氏是长辈,沈宓和华氏也是长辈,长房虽跟二房处得好,但也不便因此去得罪三房,这种事她就是随便说上两句落到有心人耳里都能成是非,是以沈雁来后她半句也不曾提起。

陈氏近日虽然低调,但因着林嬷嬷的死,看到刘氏倒霉,她也暗自痛快,但因着长房一直沉默无言,她也只得做出不相干的样子。

沈雁往府里转了转,便把各房态度摸了个准。

安宁侯府这边,吴重正在外书房里蔫头搭脑地挨训。

自打狠砸了刘府之后,吴重心头那股窝囊气好歹是消了点,想他吴三爷的名头不说在响透了京城,在北城这片至少是有些斤两的,敢拿假银票来耍他,便是沈家惹不得,他总归也得让他们知道知道他的厉害!

就是后来安宁侯夫人让身边大管家亲自前去刘府传话阻止,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了,虽说安宁侯是他的顶头上司,可他砸都已经砸了,安宁侯又岂能奈何得了他?

可是没想到转头他就被安宁侯叫到了府里狠骂了一通。

“你看看你办的这些破事儿!”安宁侯气得胡子倒竖,指着他骂:“现如今中宫正需凝聚文臣士子,你倒是好,为了几个臭钱跟人勾结坑害沈宓!你知道沈家在朝堂上的实力么?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背着我拆皇后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