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2/2页)

温体仁心里清楚,自己早就被文臣同僚孤立,堂堂大明首辅,与之交往的不过是寥寥数人,并且都非位高权重之辈,就算他放下身段想与他人交好,人家也不会与他同心同德,既然如此,那我干嘛还要去反对皇帝?

媚上就媚上吧,你们想媚上还没机会呢!

在孙传庭接任首辅之后,由于他并没有如前世般被厂卫逮治下狱过,所以总体上对厂卫并无太多直观的了解,也就是说,既无好感,也无恶感,再加上现在厂卫势头已成,所以在这件事上,他和卢象升并没有明确表态,其他阁臣也基本上如此。

只有吃过锦衣卫大亏的陈奇瑜曾经数次上本,劝谏皇帝削减厂卫权利,勿使其将来失去控制,从而出现成祖时纪纲之类的恶贼,引发不可测之祸端。

朱由检对这位能臣的上奏也是一笑置之,只是得空的时候温言安抚了几句,并暗示陈奇瑜,到了阁老这个层次,除非犯下十恶不赦之罪,否则不会动用厂卫来进行惩治,那样做的话,会让内阁权威尽丧,皇帝自会给朝廷保留体面的。

随着俸禄、分红以及各种福利的大幅增长,官员们的贪墨徇私之事也是大为减少,这几年已经很少有听闻厂卫又把某某臣子逮入诏狱的消息了,所以关于厂卫的相关话题也渐渐无人提起。

这并不代表厂卫的威慑力和权利在慢慢萎缩,这是因为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锦衣卫下县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基层官吏的监督和处置,以及对社会治安的维护上,所以这才让文臣们觉着压力越来越小。

在锦衣校尉的眼里,不管你是尚书堂官,还是巡抚知府,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那你就跟街面上的贼子是一个身份,说拿就拿,说打就打,更别提底下那群不入流的小芝麻官了。

分驻各地的锦衣卫本来就是鼻孔朝天走路的心态,从京师下到地方后,甭管你是豪门大户还是士绅豪强,在锦衣卫眼中真就是土鸡瓦狗一般,你没犯事他们还想着找个机会敲一下子呢,更别提你犯了事了。

于是,经过锦衣卫数年无差别的打击和杀伤,地方豪强以及衙门里的恶吏不是被抄家就是被发配,大明吏治终于逐渐恢复了清明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