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家人(第3/4页)

“我就一个人的时候听,绝对不传出去。”阑海一脸哀求。

面对中年男子的撒娇,关溢竟然无动于衷。

阑海是真的舍不得删,只拖延时间:“我等会儿会问韩觉的,他让我删我就删。”

关溢想了想,最终点了点头。虽然他点头表示一会儿再说,但唯恐阑海趁机备份或者发给其他的什么人,就一直坐在了阑海的边上。

阑海只能忍受身旁不可忽视的存在感和压力,继续贪婪地听韩觉唱歌。

几首过后,韩觉放下吉他,问大家:“还想听什么?”

孩子们争先点歌,场面一片嘈杂,最后不知谁喊了一声“《橄榄树》!”,然后大家的意见忽得统一,都说要听《橄榄树》。

阑海拿出工作手机,上网搜了搜橄榄树,上面的资料讲橄榄树是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地中海地区赋予了橄榄树很多意义,是那边的“圣树”,“生命之树”,“和平健康之树”、“万树之王”……阑海想了想,发现自己听过的那么多首歌里,几乎没怎么听到以橄榄树为意象的作品,不知道韩觉打算怎么唱。

前方韩觉抬手示意安静,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再次拿起吉他。

吉他轻轻柔柔地响了一会儿,韩觉便悠悠地开口唱道: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琴弦就着几个音符反复奏响,似乎飘荡在天地里的回音。

阑海稍稍一品,就听出这是多利亚调式,也就是教会调式,一种宗教般的神性油然而生,直击心灵深处。

韩觉的唱功在这里并不用力,他只是悠悠地唱,然而情绪竟也自然而然的十分饱满。

阑海的心神随着音符和歌声起起落落,飘零于旋律加歌词所描绘出来的画面——一棵树干扭曲,挣扎着向上生长的橄榄树,正孤零零地盘踞在龟裂的大地上。天地广阔,却受困于此无处可去。

阑海想到这里突然一顿,讶于这样抒发乡愁探索人生的歌词,让这些无处为家的孩子们听去,会不会过于沉重?他仔细看了看周围一圈默然的孩子们,他们年纪尚幼,并不能从字句间理解这首歌里对根的哀愁,和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但音乐的本质是声音,孩子们听着音乐,听着歌声,脸上便不自觉受到了感染,表情开始哀痛或者惶然。

好在韩觉唱这首歌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孩子们心头发堵,要不然他也不会唱这首歌。

阑海正担心着,就听到了下一段。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这一段开始,韩觉的语气开始不再那么飘零。

随着歌词,韩觉唱到了飞鸟,阑海就像听到了鸟叫,唱到山间小溪,阑海就感受到了小溪的清凉。而那橄榄树也不再惆怅孤单,而是旺盛生长,绿树成荫。阑海静静地听,也静静地看,他看到孩子们的眉头,在情绪爆发的句末,一下子舒展开来。

原先歌曲里的迷惘,到了后面豁然开朗,不再积郁,不再独自感伤,世界的一切都在眼前徐徐铺展。

以阑海做音乐节目的经验来看,这首《橄榄树》完全是一首任时间百般洗刷也能历久弥新的经典。他觉得歌里还有很多可以填充的部分,比如加了陶笛能增添荒凉,增加风琴能凸显时代的底色……但看着此情此景,再一想,阑海觉得其实韩觉那干干净净的一把嗓音,一切就都很好很满了。

歌曲结束,韩觉放下吉他,跟孩子们讲:

“今天过去,我就正式三十岁了。我这么说,不是说三十岁了就该怎样怎样,我是想告诉大家,我在这三十年里走了很多弯路,而那些弯路,我希望你们不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