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第2/3页)

甘甫国六十五了,他任两广总督是因为他这些年虽然无功,却也无过。

他虽然不配合新政,也是因为两广有倭寇流窜,民生无法安定,这才不好治他罪。

两下争执,各执一词,不好评判。

乾元帝传召广东布政使进殿。

史鼎抗倭功绩卓著,这几年陛下每年投入三百万在海疆抗倭。

若是倭寇还流窜去了广东,不光打了史鼎的脸,也是打了陛下的脸。

史鼎的奏折是抗倭成效卓著,已经没有倭寇上岸,他们已经在海上追击倭寇。这一次进京又是来要小伙炮,预备乘着江河结冰,跨海追杀躲避在吕宋的倭寇,以及威慑吕宋国主,若是再敢接受倭寇中途供给,将会兴兵讨伐。

其实讨伐吕宋不是多大问题,关键是讨伐完了不驻兵,大月朝官军一走,人家卷土重来。

驻兵吧,一是受到本土人的反弹。

其二是朝廷对于水师已经不堪负荷,实在不是扩大水师的时候。

乾元帝给他的任务守住山东闽浙沿线,消灭来犯之敌。

史鼎守住了,却被人家栽赃,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广东省明明是受灾严重,又不肯推广高产作物,以至于百姓不得不打、砸抢,以图活命,已经被两广卫所血腥镇压,如今却为了政绩栽赃。

布政使在外面已经闻到风声,进殿来吱吱呜呜,不敢说实话得罪顶头上司,也怕说谎被清算。

布政使说年轻,也将近五十的人了。

他这个正三品来之不易,他品级不够,之所以任广东布政使,是因为甘甫国推荐。

总督有权利想内阁举荐自己的辅官。

乾元帝也容忍这种办法,就跟林如海举荐贾瑚是一个道理,为的就是更好的推进各项朝廷的新政。

广东没有动,却是因为乾元帝自己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如今看来,广东这个摊子到了该动一动的地步了。

乾元帝自然相信史鼎。

这些年朝廷倾斜海疆,多少双眼睛盯着,史鼎敢玩猫腻就是一个死。

再者,史鼎乃是乾元帝一手提拔的干将。

甘甫国真是因为乾元帝宠爱史鼎,觉得陛下不会惩罚史鼎。

真倭假倭一直就是一件无法证明的事情。

他以为史鼎会捏着鼻子忍下。

水泽见布政使像个葫芦,身子蠕动,就是不回答,起身朝着乾元帝躬身行礼:“父皇,儿臣见广东布政使跪坐难安,只怕是身患隐疾,要不要宣召太医?”

布政使吓得忙着磕头:“微臣叩谢太子美意,微臣没病,广东境内千头万绪,种种弊端,只怕说道明日也说不完,微臣只是在思考,先禀奏哪一件事情。”

布政使这话把甘甫国吓得老命掉了半条:“奸贼受谁指使抅陷本官?”

实情把人吓一跳。

南诏那个姓高的还有姓海的都跟甘甫国有来往。

而且,布政使张之善揭发说,甘甫国曾经跟忠顺王也有来往,有附逆之嫌,证据就是胡家曾经前后三此,送了一百多个黄铜锁背的箱子道广东,寄存在甘甫国手里。

乾元帝眼睛顿时亮了,这正好了,海疆一年的军费有了,广东的总督也可以换一换了。

这些个老家伙,他都掐不住,水泽更加掐不住,正好乘机换了,让他们知道知道他们父子们的厉害。

再者,这些文官都有派系,这一敲掉就是一派,他在换上最近六年的新生血液,慢慢把江山握在手心。

乾元帝厉声说道:“两广总督甘甫国,颟顸无能,欺君罔上,打入诏狱,布政使张之善知情不报,意图欺君,打入诏狱……”

两广按察使以上的官员全部进京自辩。

内阁与吏部一下忙翻了,两行省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拔除,这是多大一块馅饼啊。

乾元帝给内给交代的很清楚,两广新作物推广,隐田清查都几乎没有进展,这一次的新班子必须是锐意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