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退皇位除夕蜜语(第2/7页)

皇后笑眯眯地和李太后掰着手指头,一家一家的数。

李太后听了半天,反应了过来,“这样说来,也就是老五家的两个还没成亲了。”

孙皇后笑道,“母后好记性,元宝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了,我听说五弟妹正挑着呢。”

李太后笑着点头,“挑好了告诉哀家一声,哀家有赏赐。还有大郎那里,他回不来,该有的吃喝不能少了他的。”

孙皇后连忙道,“多谢母后关心,大郎正在真心忏悔改错。”

李太后大概知道大皇子可能办了什么不能饶恕的过错,也不替他求情,只让照顾好他的吃喝就行。

太子妃性子安静,一直坐在一边安静地听着。

李太后看了一眼太子妃,“太子妃,你公爹的寿宴,就交给你去办了。”

太子妃连忙领命。

不提宫里,刘文谦回去和魏氏商议,“皇兄过寿,咱们送什么礼好?”

魏氏喝了口茶,“我也头疼呢,陛下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咱们想新奇估计是不能了,实在不行,咱们送些普通的吧。”

刘文谦也懒得操心了,“我去找郑大哥说话。”

说完,他一个人踱步去了偏院,郑老爷正在院子里伺候那一片竹林呢。自从他伤了胳膊,就直接辞了官,住在诚王府养老,顺带教养鹏哥儿。

去年鹏哥儿成了亲,小夫妻两个也跟着住在这里,伺候祖父祖母。

刘文谦慢悠悠进来了,“郑大哥好雅兴,这竹子越长越好了。等明年开春,说不定能挖到竹笋。”

郑老爷都没抬头,“王爷今儿回来的这么早。”

刘文谦搬了张小凳子坐在一边,“太子越发能干了,我老了,想清闲清闲。康王叔没了,皇兄说让我接下宗正的职务。我还想等我做了宗正,户部的差事就辞了算了。”

郑老爷也同意,“辞了就辞了,你不辞官,老三怎么回京。做宗正总比做户部侍郎舒服多了,好歹都是宗亲,万事有规矩在呢,错不了。”

刘文谦道,“郑大哥真是偏心,催着我辞官,可见是儿子比兄弟要亲。”

郑老爷笑,“那难道不是你女婿?老三这巡抚也快满任了,我估摸着他也快回来了。”

刘文谦感叹,“几个孩子一走,就是十年。等长乐回来了,郑大哥是不是要搬走了?”

郑老爷笑道,“我住哪里不是一样,到时候我两头住。跟儿子住在一起,也不自在。等你辞了官,咱们一起吃酒作乐,有工夫出去逛逛,不比和儿子在一起差。”

正说着呢,竹林里冲出一只老母鸡,郑老爷眼明手快,一把抓住了,“你往哪里跑!”

老母鸡顿时咯咯哒叫了起来,这是郑老爷自己养的鸡,这片竹林占了半个院子,母鸡们平日就住在竹林里。

郑老爷高兴极了,大声叫郑太太,“老婆子,老婆子,你快来!”

郑太太从屋里出来了,“王爷来了。”

然后看向郑老爷,“鬼掐你了,叫这么大声做什么,我又不聋!”

郑老爷笑眯眯的,“晚上把这只鸡炖了,我和王爷喝两盅。”

郑太太拎着老母鸡走了。

两个老头子一边继续摆弄竹子,一边说闲话。

等鸡炖好了,老哥儿两在屋里点个大蜡烛,配着炖鸡和几样小菜,你一杯我一杯,边喝酒边说话,好不热闹。

皇帝要过大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西北,作为皇帝的亲侄女,刘悦薇自然要精心准备一份礼物。郑颂贤作为秦西省的巡抚,也给皇帝准备了一份大礼。

两年多的时间,郑颂贤像老牛一样苦干,终于让秦西省再次繁荣了起来。镐京城城里城外每天热闹非凡,周朝人、胡人、西域人,每天来来往往。当然,每年都能给朝廷挣不少银子。

以前镐京城还有宵禁,现在每天夜里城里的灯火从来没灭过。即使是半夜三更,随时都能在外头买到吃的,勾栏戏院更是通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