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乔迁(第4/5页)

这世道,无父无母的孤女,没有靠山,样貌又那样出众,还有财产,流落到外面差不多就是暗娼馆的庵堂里,无异于把她推向绝路。

看李明诚纹丝不动的立在那里作揖,连头都不抬,文皎笑了两声,道:“李世侄,这是什么大事儿,值得你吓得这样?”

“妙玉师父既已在栊翠庵住长了,那就请她继续住着罢,正好儿还省了我费劲去请师父的事儿。你快坐罢,也别傻站着了。”

李明诚听苏夫人声音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立时就抬头眉开眼笑的坐了,道:“晚辈也觉得不是大事。晚辈虽然从前没见过夫人,却听姑母说过夫人不是这等小气之人。”

“只是大人们硬要推了晚辈来,晚辈想着,咳,必然是看晚辈年轻,夫人不好怪罪才如此,所以难免小心了些。还望夫人大人有大量,忘了这回事儿吧?”

文皎摇头笑叹道:“罢了罢了,你都这么说了,我再怪罪你,不是把名声坐实了?只是你让我定了这件事,我也有一事不明,想问问你。”

“李世侄是探花出身,殿选之后就被点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按着常理,入了翰林院后若要调官,不是要往吏户礼三部或大理寺调任,就是调往一地做知州知县,历练一番。如此,不仅能尽快升迁,履历上也更好看。工部……实在不像是探花出身的年轻官员出了翰林院外的第一次调任任职啊。”

文皎看李明诚面色微微一变,便知说到了点子上,继续问道:“比方世侄的表弟潘世侄,是二甲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的,今年就调往了渤海去任一地知州(注2)。渤海初初建省,虽然苦些,但也更好立功升迁。”

“李世侄更是探花出身,圣上惜才,若不是有什么缘故,必不会舍得把李世侄调往工部盖房子修园子。”

文皎看着李明诚,真心问道:“不知世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难?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尽可可我说说,我能帮的就帮了,不要外道。”

听完苏夫人之言,李明诚心中感慨万千。

得知他调往工部后,不知缘由的昔日同僚们有的惋惜,有的暗讽,说什么“就算是从五品又怎么样?没见过探花出身调往工部去的,我看他是失了圣心”。就是工部的这些大人们,看他的眼神也都各有深意。

苏夫人还是他调任这几个月来,除了苏尚书外——那时苏尚书正逐步接手吏部事宜,看见他的调令,特找他问过一回——头一位关心他是不是有什么难处的。

不管苏尚书和苏夫人父女是不是存着拉拢之意,李明诚都心下感动,也承这个情儿。不是谁都能在明知他可能惹了皇上不喜的情况下,几乎是明着说会帮忙的。

他便又起身道:“请夫人不必担忧,调往工部一事,是晚辈心甘情愿,里头并没什么阴私诡计。晚辈多谢夫人关怀。”

说完,李明诚长长一揖到地。

文皎想一想,略明白了几分,知当是皇上看重他才如此,里面当有些机密,便笑道:“无事就好,我也安心了。”

说完,文皎忽然想起一条传言,又想到李明诚二十有二了,还真未定亲,便开口问道:“对了,我怎么前几日恍惚听见,说你爹娘在庙里占了签,你这几年都不宜婚娶,得过了二十五岁才行呢?”

李明诚不妨苏夫人突然问起这个,自然不好说这是两年前为了躲避和庚晓长公主的婚事,又想等着潘表妹,所以写信去给爹娘串通好的。

他只解释了确有其事等语,别的一字也未多说。

文皎一看,就知道这里头又有事儿了。只不过她初次见李明诚,也不好拉着多问,想着一封信往渤海问问李姐姐就是。

加上也时近正午,文皎便留他吃了午饭,命林岭林峰两兄弟和青玉作陪。

到了晚上,文皎和林海说起今日的事,林海沉吟一会儿,挥退众人,和文皎道:“东北西北都已安定,皇上接下来要整顿海军,已有了计划要研制大船和船载火炮,李明诚怕是皇上亲自挑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