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心病(第2/3页)

没银子了,她没了办法,就放贷收利包揽诉讼弄银子来,最后落得入了监牢夫妻不和人心离散的下场。

早知道是这样,她不如早早把荣国府还给大房,带着宝玉自去过活。

早知道这样,他们商量送元春入宫的时候,她就该拼死反对,不让他们把元春送到那牢坑去。

早知道这样,她还顾什么名声?那起子下人,谁想到能这么贪?

早知道这样……

王夫人趴在枕上,悲从中来,黯然泪下。

平心而论,三春姐妹三个在王夫人处过活时,王夫人对她们都不差,能给她们姐妹的都给了,尽量不让她们受着委屈。

从前邢夫人贾赦一个比一个混账,迎春若不是在王夫人这里,也平安长不了这么大。

而探春虽是赵姨娘生的,却因一向聪明机谨,更得王夫人喜欢些,也从不因赵姨娘的不着调迁怒于她。

探春想着太太对她们姐妹的好儿,出了王夫人的门,不禁掉下两行泪,和李纨叹道:“大嫂子,太太也太不容易了。”

李纨眼神微动,叹了一声,就沉默着不答话。

她和贾珠成婚不到二年,贾珠就撒手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这府里过活。

她那时候怀了兰儿,父亲又大病一场没了,母亲顾不过来她,只能让她安分在贾府守节,养大孩子,家里帮不上她什么。

于是她年纪轻轻才二十岁就成了寡妇,从此不能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不能再用脂粉珠花,不能再出门交际,不能在长辈跟前儿高声说笑。

穿着素淡的衣服,头上素银首饰,素面朝天不施脂粉,想说话要斟酌再三,成了“锯了嘴儿的葫芦”。

明明她只比凤丫头大六岁,看上去却像是大了十六岁。

活成了槁木死灰。

婆婆从前待她亲热,贾珠死后却不愿意再多见她。她虽然知道婆婆是怕想起儿子来伤心,却还是不由觉得心寒。

贾府数起来都是她的亲人,却也都不是。

李纨从王夫人的态度里知道往后她能依靠的就只有她自己和腹中孩子,从此贪爱钱财。

幸而老太太怜惜她寡妇失业,一年多给她双倍分例,年节里还多有赏赐。

攒了十年,她手里也捏下了几千银子,再加上老太太今次给兰儿的三千,也算不少了。

这回府里出了事,李纨早就立定主意,她是没犯过事儿的,兰儿更没有,只要不是全家处斩的大罪,她手里捏着银子,还保证能抚养兰儿长大。

再多,她也管不了了。

李纨对王夫人实在没什么情分,听得探春感叹,也说不出什么好的来,只好沉默。

探春也明白些李纨的心病,说了一句也就闭口不言,让环儿回前头去读书,她和李纨一起忙着收拾东西预备搬家。

赵姨娘知道探春贾环一人得了三千银子,先是一喜,后又听见老太太吩咐全给探春拿着,面色又是一沉:这不明摆着老太太不信任她!

她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堆在一块儿!

不过探春丫头确实……比她更明白事儿些,老太太又惹不起,赵姨娘咂了两下嘴儿,也就算了。

左右银子没到太太手里。

宝玉的银子也没到太太手里!

赵姨娘这么一想,心里就更平衡些。

马上要搬家,她也没空儿多想那些,忙着使唤丫头们装东西,连针头线脑都好好收起来,生怕落下什么。

等过了两日,赵姨娘听探春说,太太让他们去求老太太,让二房几个男孩儿都能继续留在荣府里读书,叹了一声,心里也就不再看太太的笑话了。

再怎么说,探春环儿生了这十几年,太太也没少他们吃没少他们穿,也没对他们下手,好歹都让平平安安的长了这么大,她就该记着太太的恩情。

探丫头虽然亲近太太,也没忘了她这个亲娘,得了什么好的都往她这儿拿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