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不亏!(第2/3页)

送走了苏夫人,封氏回头看看一院子的金黄,她和英莲住了三年的屋子就静静立在那里,眼眶微微湿润起来。

盼着她还能看到英莲风光大嫁,了了她这一世最后的心愿。

封氏回了神,就叫丫头去厨房再支些面糖枣泥山药山楂各色花蜜等做点心的东西去。

等着丫头婆子们拿东西回来的功夫,封氏到屋里翻找了她和英莲的东西册子细看,心里计划着都要带什么东西。

今日就算是苏夫人的意思是不想带着英莲去甘州,她也要舍出这张老脸来求一求夫人。

就算是她自己不去,也要让英莲一直跟在苏夫人身边才是。

排除封氏看自家女儿越看越好的因素,英莲论起来也是闺秀姑娘中一等一出挑的人儿。

论起容貌才学性情,还有管家的能为和身子骨来,经过苏夫人和杨先生李先生葛先生教出来的人,能差吗?

京中就算是别府公候尚书之家,只怕也没有宫中出来的六品女官亲自教导课业。

封氏一页一页翻过册子,上头的东西全都是林家库房里抬出来的。

什么鸡翅木雕花玻璃山水屏风,再是什么自鸣钟穿衣镜,还有各样的衣料子……

封氏心中一声叹息,英莲差的,可不就是一个身份么。

同是干女儿,清儿到底还有亲哥哥争气给她撑腰,英莲却只能依靠苏夫人。

林总督和苏夫人这一去,往少了说也得三五年才能回来。

自己和英莲留在京中林府,吃穿用度自然不愁,没人交际在封氏看来都是小事。

可苏夫人又说林姑娘也要走,势必是要把教导姑娘们的先生也带走的。

英莲不跟着去,自己是能教她诗词歌赋还是弹琴吹箫?就算是教起管家理事为人交际来,自己说的也不如苏夫人教导的。

而且只怕到了成婚之期,苏夫人没有个为了干女儿就抛下丈夫亲闺女亲儿子就回京中来,给干女儿主持婚事的理儿。

就算都是远嫁,由苏夫人亲自盖上盖头送嫁,和在空荡荡没有主子的林府出阁,是完全不一样的。

更别说留在林府,到出阁之前三四年都见不着苏夫人,英莲和苏夫人的母女情分,算起来到今日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多上一点儿。

这情分淡了暂且不说,万一昌二爷家里知道英莲留在京里没跟去,以为英莲失了势,再要退婚作践起来可如何是好?

不是封氏要把人往坏里想。实在是她亲身经历,连二三十年的夫妻都各自飞了。

就算是没退婚,英莲失了底气,这刚成婚没情分的小夫妻,又有公公婆婆压着,听说家里还有一位不知性情的小姑子,相处不来可怎么办?

紧紧跟着苏夫人,总不会错儿的。

封氏深深吐了一口气,看丫头婆子们拿着东西来了,放下册子就去做自己拿手的几样点心。

文皎倒是不知封氏心情,也不知道封氏忧虑之处。

若是她知道了,也只会说一句:“林满卫氏(林昌父母)真敢等林昌发达了就退婚,后果他们也得自己咽下去。”

她出了封氏院门儿,便匆匆的往园子里杨先生李先生住处赶去。

这么好的先生,若是不能跟着去,她到了西北再往哪儿寻摸去!

就算黛玉十八岁出阁,这还有六七年呢,难不成就不叫黛玉上学了?

所以文皎心里打了几遍腹稿,决定要尽力劝说杨先生李先生也跟着一起去。

杨先生李先生两个下了课,自然也有丫头们告诉了府里的喜事。

她两个自然也想到了若是黛玉跟着去了,自家是不是得跟着一起去。

毕竟林府每年拿四百两银子的年例,再加上日常用度四时节礼加起来七八百两的成本供奉着她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她们教导黛玉成才。

她们若不跟着去,在府里一年拿这么些银子,实在是难以心安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