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打点(第2/3页)

这样文皎黛玉能得着实惠,女官嬷嬷们也能得着实惠。

那时候林海已经得封六部尚书,大燕开国这么些年,历经三朝,凡是得圣心的官员,只有地方总督调往六部尚书之职,没有六部尚书再往外调的。

谁也没想到林海还会往外调任。

文皎想一想四位先生嬷嬷的年纪和身上病痛,再想想若是没她们四位在身边,到了西北一时在上哪找这样人才去,不禁两难起来。

想了半日,也只好把这事先放着,等到时候亲口问问先生们的意思再说。

再有封氏姐姐和英莲该怎么样,也叫文皎为难。

论起来,英莲虽然定亲了,可今年才十四岁。文皎是打算把英莲留到十七八岁再谈办大礼的事儿。

正好若是林昌这一科中了,做官稳定两年,英莲就可以直接进门享福,不用跟着操心颠沛流离。

而且黛玉陆清都过去了,这府里也没有和她同龄的玩伴一起。

平日里文皎虽然不带着英莲出门交际,但家里若是来人请客的,文皎也没让英莲避着,她也结识了京中不少闺秀。

可等文皎黛玉都去了西北,家里没有了正经长辈主子,人家一不会请英莲去交际,二来也不会再到林府上门来。

这离出门子还有三四年,难不成就闷着?

但虽然文皎有心想把英莲带去,可封氏的身子能不能经得住折腾,封氏自己是愿意跟着去西北见识见识,还是想专心留在京里等英莲出阁,文皎也得问明白才好。

还有白霜林明成婚之前,林游和冯渊都赶着回来参加婚事。

文皎听了今年的回报,觉得他们办的事儿又比去年好得多了。

京里的生意才有了点儿起色,现在她这做主的要出去了,铺子倒是都好说,林游冯渊两个又该怎么办?

等把府里的人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后,除了自己一家子和葛先生都定下要去,别的都没定下。

文皎“啧”了一声,又命:“去把库房账册拿来。”

那就起码先把要带去的东西都圈出来,到时候照着单子一打包就行了。

忠顺王府里,忠顺王妃整整在床上躺了四十天,才觉得把事想明白了。

早上起来梳洗完后,忠顺王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笑着和她奶娘说道:“妈妈,你这两日收拾收拾东西,回渤海去罢。”

奶娘以为忠顺王妃在玩笑,还赔笑道:“娘娘是有什么东西要给家里送去?那我去找几个腿脚利索的办这事儿,我老了,估计走不动来回了。”

忠顺王妃一面往自己发髻上插戴簪子,一面笑道:“原来妈妈没听明白,那我再好好告诉你一遍。”

“你现在就去收拾东西,这些年来我赏你的尽可带上。然后我找几个人把妈妈送回渤海,妈妈尽管回家养老去罢,不必再回来了。”

奶娘大惊失色,颤抖着腿儿跪下哭求道:“娘娘,奴才从小儿看着娘娘长大,娘娘可是吃着奴才的奶长大的,怎么忍心……”

忠顺王妃仍然是一副笑脸,劝道:“正是因着我还顾及着和妈妈往日的情面,才让妈妈衣锦还乡,回家养老。”

“若是我不顾着昔日的恩情,就凭妈妈随意把持着主子,你也知道王府规矩如何。妈妈既然这么尊崇王府皇家,也该敬畏些,知道厉害才是。”

奶娘坐在地上放声大哭,王妃仍然耐着性子道:“妈妈这样丢的可不是你自己的脸,还有我和郡主世子的脸。”

“既然妈妈劝我的时候字字句句都是为了我着想,现在也该为了我着想才是。”

“你回家去,又没人苛待你。别人不知妈妈家底,我可知道,总该也有将近万两。妈妈服侍我这么多年,赚了多少人几辈子的钱,还有什么不足?”

“赖在这里不走,妈妈是舍不得我,还是舍不得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