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侯家往事(第2/4页)

当初官职最高的洪鹿心里虽然着急,但也没有太过担心,他知道自己和大哥掌握着边关重地,不管是陈奉还是石星都得有所顾忌,二哥最多在里面吃点苦头,性命还是无忧的。于是洪鹿一边安抚老爹,一边也派人进京打点,送礼也好,服软也罢,先把自己二哥救出来再说。

陈奉那边倒是好说,对他来说,洪老二这可是个好棋。好生将养着,回头给送回辽东,那在洪鹿那里可是有了个大大的人情。反正这些破事都能推给石星,自己何乐而不为?可那石星不知道是脑子里面缺了根弦还是缺点了别的什么,在某次巡牢的时候看见了老二洪熊,而且好死不死的非要过去羞辱他几句。这洪老二的脑子可能也缺根弦,他已经得到通报说自己不几日就能出去,本来忍一时也就过去了,可这位洪二爷图了个一时痛快,把石大人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于是本来心里就有气的石大人这次是气上加气,等洪熊洪二爷骂痛快了之后,石大人也就顺手给了洪二爷一个痛快。还把人头砍了下来,让人专程送到了辽东,让洪家人跟着一起痛快了一把。年近八十的洪老爷子一下没扛住,咕咚一下栽倒在地,再没醒过来。

前有辱父之仇,后有杀兄之恨。即便是以冷静著称的洪鹿洪三爷这次也忍不下去了。面对着老爹的尸体和把拳头攥的嘎嘎响的大哥,洪三爷做了一个自认为最英明的决定:老子反了!

事到如今,洪三爷还是冷静的。他没有献关,没有举义,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护送着家眷偷偷的出了关。用态度表明了这是家仇,而非国恨。

可家仇到最后还是变成了国恨,出关时候的低调不代表投降之后还要低调,洪三爷出关以后把头发一剃,跪在金阶之下向还是女真部族首领的努尔哈赤山呼万岁之后,带着一众洪家子弟转身杀回了他曾经发誓效忠并为之效命的那片土地。

洪老大勇武过人,洪老三智计百出,兄弟二人并肩上阵,无论是帮助努尔哈赤清剿各部,还是在辽东大地同明军对战,数年之间竟无一败绩,生生的闯出了洪家军的大名。

而洪家也凭借洪家军的赫赫战功,一举入了汉旗,成为汉人十大将之一,声名之盛绝不下于前朝万历皇帝给洪家的待遇。只是这盛名之下,背负的却是难以言状的重负。

洪家老大洪|虎长期战场厮杀,旧伤累累,身衰体弱,于六十三岁病逝。洪家老三洪鹿得以寿终,享寿八十有二。而除他二人之外,洪家人遇刺而亡者众多,善终者竟是不足一半。余者虽然表面风光,但行事低调,绝对不敢张扬。甚至给孩子取名之时已经不敢再用先祖的洪姓,而是改了一个近似的侯姓,希望可以避开祸端。同时命令后辈多读诗书,少近武职。有的甚至直接搬离辽东,偷偷混入关内,以求个平安。

洪家如此作为的是非对错无法评价,但就在这被迫读书的第四代中,还真的有不用强迫就爱读书的人才,他就是已经改姓了侯的侯振举。

侯振举读书之时,洪家还没反出辽东,他也还叫洪振举。平日里在家读读书练练字,就是个安逸的公子哥,可这位公子哥也确实是天纵英才,七岁成诗,十岁赋词,如果不是因为随军戍边,而是留在京师之地,怕是早已经成了一代神童。

洪大爷和洪三爷率众出关之时,洪振举还是个刚刚成亲的毛头小伙,不能说手无缚鸡之力,但说到征战也是比不上族中其他的兄弟,所以这位“读书郎”就被留了下来,干一件事情:守窑。这活唯一的好处就是地处偏僻,相对安全。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顺着大流把姓给改了,从此就叫了侯振举。

守着砖瓦窑的工作是非常无聊的,百无聊赖之际,侯振举开始翻阅佛道两经。没想到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是不低,不多时候已经通读两门经集,各种偈语典故信手拈来,三十出头的时候已经能跟大德高僧高谈佛经,跟道门高才坐而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