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制药工厂(第2/5页)

宁夏组的课题汇报结束,场上掌声不断。

——

宁夏走下台去,回到了座位上。

和她们坐在一起的王璐几人立刻凑了过来。

“很成功,恭喜啦。”

“你们组,我看稳了。”

“模拟箱这个想法真的太好了,绝对能加分。”

“拿奖了别忘了请客啊。”大家之前都是一个实验室的,本来就熟,有人开玩笑的对陈雨欣说道,同时也在心里小小的遗憾了一把,早知道当时他们也跟着宁夏老师去她的组了。

陈雨欣也是一脸的高兴——从几位评审的表情来看,她也觉得他们稳了,不过还是意思意思谦虚了一下:“还有第二轮评审呢。”

——

后面的汇报还在继续,宁夏同旁边的邹子凡小声聊起了制药方面的问题。

“你是打算让宁海做药剂方面的项目?”听到宁夏前面的话,邹子凡有些惊讶,不过想到最近宁海正在做的‘智慧医疗’的理念,又没那么惊讶了。

“不完全是。”

话锋一转,宁夏实事求是的说道:“宁海不具备制药方面的经验。”这是事实——从零开始,不如买个‘门票’先入场。

“所以,我考虑的是找一家有经验的公司合作。”宁夏直截了当的将自己的计划说明。

宁夏这话,邹子凡马上反应过来,心里隐隐有些激动——他们公司很愿意和宁海合作。

不过。

转念,邹子凡压下了心中的激动,认真询问了一句:“宁海这一块,主要考虑的是哪个方面?”

做药物生意的公司也分很多种。

“前期的目标,是保证宁海旗下医疗机构包括‘智慧医疗’在内的药物供给,而后期,我有计划想要在国内、或是W区域国家建立制药工厂,包括特效药。”宁夏直言不讳,语气平淡,像是在说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一般。

听到宁夏这话,邹子凡皱起了眉,面露为难。

“药物供给这一块邹氏没问题。”脸上闪过一丝犹豫,又道:“只是,制药这一块就比较欠缺了。”邹子凡语气诚恳,对于自家情况也毫不隐瞒。

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邹氏药剂行业主要侧重点在药物的销售方面。

邹氏在这一块做得很好,几乎与全球行业内超过6成的制药公司都有合作,并且拥有半数以上的优先供货权。

但说到制药,邹氏旗下仅有一间药厂,生产的还是一些传统的中成药类。

这些宁夏之前了解过:邹氏药业的产品,35%左右是国外进口药,50%来自于其他制药工厂,只有不到15%是自己生产的,其中自主研发的药物占比不到3%。

“但是邹氏有这方面的实力不是吗?”宁夏挑眉,语气却格外肯定。

邹氏作为行业金字塔顶端的存在,想要新建立几个制药厂应该轻而易举。

邹子凡点点头:“单说建厂和扩大生产的话,的确没问题。”而且邹氏近几年,的确有也将制药方面发展起来的计划。

“不过宁老师你之前提到的特效药,恐怕……”说到这里,邹子凡没有继续明说,而是看着宁夏神色颇为为难。

宁夏接过邹子凡的话,问:“相关的药物批号,以邹氏的途径能够拿到吗?”

“批号吗?”邹子凡略微思索片刻,肯定回复道:“批号是没问题。”话到这里,邹子凡叹了口气,又道:“只是大部分的特效药,邹氏这边的确不具备生产技术,另外一些国外公司研发的药剂,核心研发技术和配方都被严格保密了,目前国内不只是邹氏,其他的制药企业也都不具备生产能力,只能依靠进口。”邹子凡面露难色。邹氏不缺钱、不缺资质,缺的是技术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那些药做不出来,光能拿批号也没用。

邹子凡的话宁夏能理解,许多药物尤其是特效药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都会被研发企业严格保密,这也是一些药物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甚至于市场紧缺,还只能限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