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课题答辩(第4/6页)

“首先,来介绍一下Ra-Re菌种,这是一类诱导变异形的菌种,拥有完整的菌种特征……”

“而它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体外物质分辨基因、不具备食物分辨能力。”

董文斌这话一出,令在场众人都愣了一下,忍不住想提出质疑——诱导变异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定向性和可控性,没有物质分辨能力,这样的菌种有什么意义?

董文斌没受到底下众人疑惑的目光的影响,继续道:“也就是说,Ra-Re菌种它会将所处环境当中的所有物质全部当做它的食物吞噬,而在‘食物’进入菌种分解系统之后,蛋白、无机物等能源物质将会被分解吸收,剩余的金属物质则会被排出,而在这个过程中,菌种本身对不同金属的感知判断速度是不同了,因此排出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从中分解出不同的金属……”

在听到“金属”两个字时,台下的专家评审们的神情已经有了变化。

惊讶地看着PPT上演示的分解过程,面上一片恍然大悟之色。

利用菌种一开始的非排他性完全吸收物质,这可以大大提高菌种的作用效力,再在利用基因诱变之后的内部特征分类分解出土壤或者其他混合物志当中的金属,一方面降低了污染,另一方面这本身也是一种物质再利用。

妙啊!

这样的设计方法太新颖了!

而且,在这个课题上他们看到了前景。

董文斌之后的汇报,在场的教授和评审听得越发认真,偶尔还会挂上惊喜。

——

唯独坐在最边上角落里的刘春华此刻面色阴沉。

一旁同样是评审之一的徐教授显然没注意到这位同事的神情变化,没忍住,兴致勃勃地低声同柳教授讨论了起来。

“诶,柳教授,你别说,这个课题的方向和你们实验室里那个项目倒是有些类似啊”,徐教授说着,指尖在记录的笔记上面敲了敲,推了下眼睛,又道:“不过他这个过程方法设计倒是真挺独到的,我搞这么多年实验,还没见过有谁想到用这种逆向实验法的,有点意思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听到这位徐教授的话,柳教授气得浑身都在抖,紧紧握住的手像是要将手中的笔掰断一般。

——

原来是这样!

难怪她让实验室那帮人反反复复做了那么多次实验结果都是错的!甚至一次她全程盯着在做也没有做出目标结果,可是后面对方的实验室做了保密,她没法再拿到对方的实验过程作为参考。

原来问题竟出在这!

一开始宁夏的实验就是为了得到逆向的结果,她用同样的方式怎么可能会得到她想要的结果!

偏偏一个正向一个逆向,中间的参数取值极为接近,几乎看不出不同。

柳教授此时完全没有那种恍然大悟之后的愉快,有的只有愤怒和心梗——这就好像是被忽悠去领了一口免费的铁锅,然后买了2万块的保健品,拎回家之后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上当了一般。

——

实验她已经做了大半,前期因为不断的重做投入非常大,现在却来告诉她他们做的方向都是错的,这让柳教授如何接受。

她是可以继续跟着对方实验室的实验方法改,但是人家都做出来了,她再做个一模一样的,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她抄了人家的吗?!

何况,宁夏后面的实验她根本抄不了。

她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正向实验来做的,包括当初的目标确定和课题成果预期。

这些全部都已经报上去了,她要是现在反过来,岂不是说她的课题本身就是错的?

旁边的徐教授还在说:“这个菌种拿来搞土壤降解其实可惜了,照这个思路,这类菌种完全可以有更广泛的运用嘛。”

“还有那个实验方法,也可以推广到我们今后的实验中,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