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听着徐幼宁对儿子喋喋不休的夸赞,燕渟想起从前看书的时候番外里提过李珣的事。

南唐倾覆后,李深和徐幼宁身死,十来岁的李珣带着残存的朝臣士兵重建了小朝廷,继续与舅舅对抗。

能做到这一步,应该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改日得了空,你带珣儿进宫,我们一家人吃个饭。”

“好。”见哥哥轻描淡写的应下了,徐幼宁心中窃喜,然而还没高兴多久,燕渟便问,“李深呢?”

徐幼宁愣了一下,“李深怎么了?”

“他把儿子交给傅成奚,自个儿没来北梁吗?”

“说的也是啊,”徐幼宁装作认真思索的模样。

“照理说,李深知道你还活着的消息,应该是会马上有所动作。”

“或许,他以为,你一定会答应他求亲,等着我嫁过去吧。”

燕渟淡淡笑着,点了点头。

他的探子早就跟他说过,李深对儿子极为宝贝,看得比眼珠子还紧,绝不可能让儿子跟着傅成奚到北梁来。

李深,一定也混在使团之中。

不过使团里的确没有李深身影,他到底躲在哪里呢?

“他如果来了,应该会找你的。”燕渟道。

“哦。”徐幼宁答得很快,“我只见到了傅大人,我去过驿馆,没见到李深。”

燕渟微微颔首:“若是发现李深的踪迹,立即告诉我。”

“知道了,”徐幼宁答完,状若不经意地看向燕渟,“哥,若是抓到了李深,你要怎么处置他呀?”

“他若是光明正大的来,我自然将他奉若上宾,既然他敢悄悄来,自然是悄悄处置他了。”燕渟说完,看向徐幼宁,“怎么,要处置他,你舍不得了?”

“毕竟相识一场,”徐幼宁将头发别到耳朵后头,勉强朝燕渟笑道,“他不算对不起我,嗯,哥,你能不能放他一马啊。”

“放他一马的前提是能抓住他,他来没来北梁还另说,抓着了你再求情吧。”

“说得也是。”徐幼宁按捺下心中的不安,低头把方才燕渟给她盛的粥喝了。

燕渟又道:“刚我琢磨一下,李深心里是要定你的,不然不会叫傅成奚带着儿子到北梁来找的,想的就是用儿子让你心软。幼宁,你心软了吗?”

“珣儿是珣儿,李深是李深,在我心里是不一样。”徐幼宁笑道,“昨儿我还问珣儿了。”

“问什么了?”

“我问他,要是我改嫁,他答应吗?”

“他怎么说?”

“他说只要我高兴,他就高兴。”

燕渟听完,连连点头:“真是个好孩子,比他爹强。”别说是古代了,现代的孩子能像珣儿这样通透的都不多。

这句夸赞令徐幼宁十分受用,她的儿子就是天下最好的,谁都比不上。

“一会儿让钱荣带你去库房挑几件好东西,算作舅舅给珣儿的见面礼。”

“我替珣儿谢过舅舅了。”

“南唐使团在北梁应当还会逗留一阵儿,我打算在他们还在的时候,给你和卫承远走一走定亲的议程。”

方才一直在说李深和珣儿的事,徐幼宁倒忘了卫承远这一茬。

“哥哥,你怎么想到找卫承远来跟假定亲的?”

燕渟道:“也是巧合。他这个人,我用得着,所以我听说辞官了便找人把他叫到北梁来。不过他对做官没什么兴趣了,我本想让你见见他,但他当时不想见你。”

徐幼宁知道卫承远的想法。

她做了北梁的长公主,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所以不肯见面。

其实这样也好。

她离卫承远远一些,慢慢的,卫承远也能找到自己的生活。

可是现在,卫承远又被哥哥拉过来了。

“哥,你让卫承远做我的未婚夫,为何也不事前跟我说一声?”

“不高兴了?”燕渟问。

“不是,我只是觉得对不住承远哥哥。你知道的,我从前跟他定过亲,这些年,他一直没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