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一废太子(第4/5页)

至少肯脚踏实地过日子的,都能达到个小康水平。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那些个朝中大臣呢?无非打量着万岁爷与户部没催,他们便也不还,搞不好还能赖掉的主意。亦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肯当出头鸟罢了!

四爷早朝上折子一递,万岁爷这意味深长的小眼神一出。

知道再无幸理的老油条们便纷纷跪下,口称自己有罪。当年万岁爷念着一众老臣等生计困难,遂允许往户部借贷,正是皇恩浩荡。

偏偏他们老迈,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实在不该,亏得四贝勒提醒。明日,哦不,下了朝便还,加倍奉还!

当日散朝后,往户部还银子的队伍排了数里。

胤禛原以为千难万难的要账事儿,竟被万分配合的满朝文武们给轻松解决。自然而然地便淡化了他的功绩,倒让康熙很夸了一番积极还账的文武大臣们。

确实有钱,不敢哭穷,唯恐钱省下了乌纱帽没了的众人齐齐跪倒,争相彩虹屁。

皆言多亏了万岁爷英明,广开海运,积极支持两位亲王办厂。才有了大清如今这繁荣富强的好日子……

至于户部主事阿哥胤禛?

呵呵,他有个甚功劳苦劳哟!

谁不知道如今大清国库财源滚滚来,国库与万岁爷私库都银满为患?六部遍数,就再也找不到比户部更轻松肆意的地儿!

比起以前那些个愁军饷、赈灾、河工,恨不得从砖缝里往出抠钱的户部官员们。四贝勒简直省心到了极致,多大阵仗也不必四处协调,户部存银多着!

五、七、十一、十二几个都比较佛系。

不掺和那些,也没甚太高追求,有追求的老八跟十四都去了沿海。

到了那儿后,他们倒也励精图治,年年创新高。可惜有老十老九珠玉在前,便他们功劳大破天去,在皇帝老子眼里也是胤俄底子铺得好。

在胤俄胤禟往沿海的那几年,十三倒也颇得宠。

可现在老十回来了啊!

跟老九两个幺蛾子一个个的,弄得康熙目不暇接,哪儿还分得出半点目光给他人呢?

十三的凉,真真来的猝不及防。

总之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虽还在,但已经圣宠大不如前。康熙诸子中,风头最劲、地位最高的就是十阿哥胤俄跟九阿哥胤禟。

而其中九阿哥虽也得了个亲王爵,但都知道他不得康熙喜欢。甚至一度拔剑,差点儿咔嚓了他。亏得敦亲王胤俄相救,否则的话……

说不定胤禟坟头上的草都长几个他那么高了!

那么太子之下,爵位最高、最得圣宠的也就是敦亲王胤俄了。可惜这位早早被指了个蒙古福晋,福晋还育有一子一女,本身也颇为受宠。

否则的话,一旦太子之位有个甚变故……

还不非他莫属?

每次想到这个,一应人等都忍不住万千同情敦亲王。殊不知人家且欢喜着,多亏了福晋,他才能在这风口浪尖上过了许多年的安乐日子。

可惜……

胤俄仰头,不叫福晋看见自己的泪眼:“其其格乖,把这药吃了。吃了,你的病就能好,咱们一家子就能随扈江南塞北,看所有你没看过的风景了。”

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笑:“爷便别哄妾身了,再厉害的大夫也是治病治不了命。咳咳咳……”

“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还能不知?”

“虽则我也想好起来,陪你到白发苍苍。可长生天要收回我这个好女儿了,胤俄,能嫁你,为你生儿育女,其其格于愿已足。”

“我知你天潢贵胄,再没有为谁守身的道理。只求你看着咱们夫妻多年,也算伉俪情深的份儿上,多多看顾着弘暄跟宝儿些。千千万万的,别让他们受了委屈……”

胤俄痛哭摇头,瑚图灵阿甚至悄悄放了两三回血,也终究没能把人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