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页)

“听说身边换了个有本事的侍女,油盐不进的,还极通医术。”许相说。“此番他们瞒得还紧,一直到三个月胎像稳定了,才让皇上知道。”

说到这,许相抬眼,看向了许宗纬。

“你应当是知,无论薛晏,还是君家女腹中的胎儿,他们任何一个登基,许家的下场,都不会好过今日。”他说。

“如今,唯有在彻底失去希望之前,置之死地而后生,才可保全许家,再繁荣若干年。”

“可是父亲,该如何是好呢?”许宗纬忙道。“我们如今辛苦布置的势力,已经都被五殿下捅到了明面上,我们一时也拿不出其他的……”

“我们还有最后一张底牌。”许相说。

许宗纬听到这,大惊失色。

“您是说……”他顿了半天,才艰难出声。“四殿下?”

他们做了这么多的布局,就是仰仗着宫中有一位皇子。他们是皇子的势力,皇子,也是他们的靠山。

可是这张底牌,轻易不会动用。

什么时候才会用得到呢?

……只有改朝换代的时候。

许宗纬震惊地看着他父亲。

他父亲淡淡看了他一眼,面上神色如常,许宗纬却看见了他父亲眼中的血丝,以及隐匿在平静之下的疯狂。

那是穷途末路的赌徒,将自己全盘的身家押下,要最后赌出个输赢的疯狂和决绝。

——

清平帝下定了出兵的决心,只是如今,什么时候出兵,出哪里的兵,还需要斟酌考量。

前朝武将频频叛乱,闹得天下风声鹤唳、不得安宁,所以到了大雍建朝,太祖便有心打压武将,培植文官。

这习俗流传了好几代皇帝,一直到了如今。放眼朝中,有些实权的武将,都是镇守边疆的那些,要寻出个在圣前说得上话的武将,还真是不容易。

再加上许家已经失了清平帝的信任,清平帝在召人议事时,还要再考量对方与许家的关系。若是同许家过于亲密的,也不能选。

虽然此番薛晏送来的情报里,并没有指明资助云南王的是许家,但供状里说了,有朝中的官员里应外合。

结合起许家这两次巨额的贪墨案件,清平帝即便不想怀疑,也不得不怀疑,同云南王里应外合的,是许家。

所以,挑来挑去,清平帝还是挑来了一众文官,商讨安排南下平藩的兵马队伍。

文官们一来,争执不休。

到了要用兵的时候,重文抑武的弊病便显露了出来。大雍四下都有要塞,驻扎的官兵数量都是定数,轻易动不得。况且,他们出兵要急,不能让云南王提前察觉,就需要调动离长安近的兵马。

文官们争来争去,也争不出个结果来。

而在这一众文官之中,有个官员始终没怎么说话,只跟着点头摇头。

众人争论得口干舌燥,清平帝也听得心烦意乱,谁也没注意到,这个官员隐约有几分看不分明的局促。

只有聆福若有若无地盯着他。

聆福知道这人是谁。

这人本是江家一派的,也是从金陵的临江书院中出来的。这人原本刚正得很,但前些日子因着儿女的事,被许家抓到了把柄。

今日,这人就是许家安排来的。

那人四下看了一圈,便正好对上了聆福的目光。

他一顿,将目光错开了些。

恰在这会儿,那一众争论的文官暂且停了下来。

清平帝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叹了口气。

“李爱卿。”他喝了口茶,恰好看向那个官员。“朕看你一直没怎么说话,可是有什么想法?”

那官员颤巍巍地起身,在清平帝面前跪了下来。

“臣有个想法。”他磕头道。“斗胆进言,还请陛下恕罪。”

清平帝道:“你且说来。”

那官员顿了顿,通身因着聆福注视的窘迫,倒像是因为自己即将说出的想法而胆怯似的,看上去并没什么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