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3页)

进宝连忙应了下来。

君怀琅冲他点了点头,便先行进了府门。

进宝看向他的背影,不由得叹了口气。

主子,奴才也只能帮您到这儿了。

——

薛晏虽说早就不晕船了,但他酒量极差。

这事儿即便是在京中,也少有人知。毕竟他身为皇上颇为偏爱的皇子,又是个冷面阎罗,平日里应酬交际,他肯去就是给面子,谁敢劝他的酒啊?

但是到了江南,就不一样了。

沈知府是出了名的长袖善舞,不光实务做得好,在同僚中也极其吃得开。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金陵这般好的地界,将位置坐得这么稳。

江南这片地,不光百姓富庶、遍地才子,还是个游乐赏玩的好去处。

每有京官南下巡视,除去正经的官务须得办完,总也需留出些功夫在此游玩几日,也不枉南来走一遭。这接待官员的事,是官场上自然而然的人情往来,自然需要当地的地方官员做东了。

沈知府在这事上做出了经验,每次都能用最小的花销,让京官们好好领略一番江南盛景,不花多少金银,就教人玩得宾主尽欢,流连忘返。

广陵王来了,自然也不能例外。

故而一场办在湖畔石舫中的接风宴,一口气从中午办到了傍晚。席上酒菜、助兴歌舞,无一不是江南特色,教长安来的众人,一下从巍峨肃穆的京师,到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但薛晏对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一点兴趣都没有。

换做平时,他不乐意,自然甩袖撂挑走了,甭管对面是几品大员、几朝元老。

但这次不行,这次席间有君怀琅的父亲。

按说以永宁公的那冷淡性子,是不会来参加这样的宴会的。但此番既要给薛晏接风,又是他好友沈知府攒的局,故而他也一直未曾离席。

薛晏便没法儿走了。

一整个下午,席间的酒水就没断过。他不喜看歌舞,恰好永宁公也不喜欢,坐在他旁侧,没一会儿竟和他聊起了朝中之事。

只言片语,永宁公就对他颇为欣赏,没一会儿,话就多了起来,也开始频频地给薛晏敬酒。

即便席上喝的是江南的桃花酿,那也是醉人的。

待到日薄西山,散了场子,薛晏的脚底都有些打飘,通体也在发热,惹得他烦躁得不得了。

故而君怀琅夜里来到薛晏的院落中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薛晏歪在窗边的坐榻上,没脱鞋,单脚踩在榻上,一手支额,一手搭在膝头,瞧上去大马金刀的,倒像个山寨里的匪头。

他眉头紧锁,闭着眼假寐,一看就是不大舒服。

房里的下人们还在忙忙碌碌地布置,人进人出的。不过,即便此时院中乱糟糟的,却唯独他周围三尺井然有序,一看就是周围的下人们都将他照顾得极好。

他手边放着醒酒汤,桌上备了些小食,进宝还在旁边替他打着扇。

君怀琅站在门前,一时有些踌躇。

他笑了笑,只觉自己旧习难改,倒是忘了薛晏已然今非昔比,不再是那个无人问津、只有自己记得的落魄皇子了。

自己只想着他晕船,有些担心,却忘了而今的下人们,即便广陵王仍旧是那个有苦不说的闷葫芦,也不会胆敢不察言观色、照顾不好他的。

反倒他有些多此一举。

君怀琅刚在门口停下,进宝就眼尖地看见了他。

果然!他就知道,这心软的世子殿下,今儿个绝对要主动来找王爷!

进宝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白天的善意之举鼓掌痛哭。

这会儿的阎王爷,可是喝了酒的阎王爷,那就是炮仗上浇了热油,不点都能着。他们这会儿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碰虎须一下,结果世子殿下就来了。

这可真是自己的福报啊!

进宝连忙出声:“世子殿下,您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