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留学生(第2/3页)

约瑟夫指出,每一个前来法国求学的留学生,他的学费就足够用来让二十多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或者让两到三个法国青年靠着奖学金接受高等教育。这样算起来,合得来的肯定是法国。而且很多优秀的学业有成的留学生,也会留在法国。这样他们也就成为了法国的力量的一部分。

“越是来自与落后地区的学生,就越是如此。因为他们学到的很多东西,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中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的。除非极度的爱国,而且愿意忍受各种痛苦的英雄,否则,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留在法国的。

至于那些学习法律,学习艺术,学习文学之类的留学生,就更是如此。他们回到他们的国家之后,只会发现他们的国家和他们已经习惯了的法国各种格格不入,而且,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认同我们,认同我们的欧洲大联合的思想。”约瑟夫这样说。

约瑟夫这样说是因为他上辈子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亲眼见过,阿妹你看用类似的手段,将整个第三世界当做人才鱼塘,将他们最出色的学生几乎捞了个精光。从而建立起自己巨大的科学技术优势。在那段岁月里,某东方大国最好的两所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几乎有一大半最终都在阿妹你看的各种大学和研究所中工作。而另一个“最大的民主国家”的留学生更是塞满了硅谷。

而在另一方面,阿妹你看也同样接着这些,让他的标准,他的是非观,上升为全世界的是非观,成为了所谓的“普世价值”,并获得了一大批狂热的支持者。

如果没有从这些鱼塘中打捞过来的优质鱼苗,阿妹你看要想保持它在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就会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它走上了玩金融,去工业化的邪路上去了之后。

安德烈·奥布朗斯基就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在法国,俄罗斯的留学生不算少,法国的各个大学事实上也都非常的喜欢这些俄罗斯留学生。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法国人和俄罗斯人更友好,而是因为俄罗斯的留学生普遍比较有钱。因为俄罗斯的留学生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贵族。

这也使得俄罗斯留学生又具备了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多都会去学习各种艺术。因为相比复杂的科学,以及繁复的法学,艺术什么的实在是太适合贵族学生了。

一般来说,学艺术的总是很有空闲的时间的,所以每到周末,在红磨坊之类的地方,你总能看到不少的,说着带口音的法语的俄罗斯留学生。

不过安德烈和他们不一样,安德烈是专门来学电力的。

一月份的时候,在圣彼得堡,安德烈在老师谢尔普霍夫斯科依先生那里看到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当时一心想要去英国学习蒸汽机技术的安德烈便被电力这种新玩意儿给迷住了。于是便下定了决心,要来法国学习电力。

安德烈的家族是柳立克王室的后代,半个彼得堡的贵族,甚至包括沙皇其实都是他们家的亲戚。但要在法国学习电力,他的这些背景基本上一点用都没有。因为这门功课如今并没有多少全职的老师,大多数老师的主业其实还是军工联合体的工程师。再加上大量的学习名额又被法国人占了,所以外国人要想获得学习这门功课的资格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在考试中战胜百分之九十多的竞争对手才行。

不过安德烈还是凭着自己的真实实力考赢了,于是他成了巴黎大学“电力工程”学科的一名留学生。

教他的老师据说是某位科学大牛的学生,他总是很匆忙,每每一上完课,便立刻夹起讲义走人,只给大家留下一大堆的作业。这些作业往往能让人忙活到半夜。据学长们说,这是他们的老师在回馈社会。因为据说那位大牛,也喜欢给学生们布置一大堆的,有难度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