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第4/6页)

“……指不定就是那糜荏,”他哭嚎着,忽然恍然大悟,“对,一定是天水校尉告密,然后糜荏自己搞出这场刺杀,就是为了害臣!”

“只要害死臣,您就没了可用之人!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啊陛下!”

他抱着天子的双腿嚎叫着,内侍叩开大门小心翼翼道:“陛下,赵、赵云校尉,领丞相之命,前来捉拿董将军……”

这些不仅是董承,刘协也跟着大怒:“这里是皇宫!”

刘协挥开董承,起身走向门口:“朕倒要看看,朕不准,谁还敢来捉拿董承?!”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

赵云就持枪静立在宫门前。他的身后,静静站着整个未央宫中半数卫尉军。

“陛下,臣奉丞相之命,请卫将军随臣走一趟,协助臣等调查糜丞相遇刺一事。”

董承大声喊道:“陛下,臣不去!臣没有做过这件事,臣是被冤枉的!”

刘协的目光环视过对面的禁卫军,竭力保持冷静:“朕不准!”

回答他的是赵云近乎冰冷的声音:“陛下,卫将军有刺杀糜丞相的嫌疑,这是大鸿胪的审讯结果,您是要包庇他么?”

“现在只是调查罢了。卫将军若是没有做过,那丞相自然会还他一个公道。”赵云道,“还是说卫将军心底有鬼,不敢被调查?”

董承哑然无言。

就连刘协都无话可说,他若坚持不让赵云带走董承,岂非就是告诉糜荏他此事就是他授意的?

明日不用糜荏开口,满朝文武就会向糜荏表忠心,逼迫他杀了董承!

刘协想到这一场景,便觉目眦尽裂!

他只能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保持冷静,对赵云道:“希望你们能够公正查明一切,而不是屈打成招。”

回答他的是赵云平稳的声音:“遵旨。”

赵云命人带走董承,禁卫军重回岗位,各司其职。

唯独剩下刘协静立在原地,茫然抬手瞧着天空中那温暖灿烂的阳光。

他恍然间想起那年董卓身死,第一次看到糜荏的模样,也好像是这样一个艳阳天。

那时,他是怎么想糜荏的?

……已经忘记了。

不管当时的糜荏是如何的,现在的他,也不过是与董卓一样想要窃取汉室江山的逆贼而已。

刘协慢慢垂下眼睛,平时前方。

而他,孤掌难鸣。

……

董承落网,百官震惊之余又觉理所当然。毕竟满朝想要糜荏死的,大概就只有天子刘协以及他的党羽。

他们可以理解刘协的动机,知道他与糜荏必然会有争斗。可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本来就只有胜利者,就如同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惜败高祖一样。

唯余一声叹息。

朝中官吏大多不敢涉足此事,仅有少数几个年迈的臣子给糜荏上表奏折,希望糜荏能看在当年董卓逼迫天子,董承忠心护主的份上饶过对方。

糜荏懒得理会。

刀子没捅在他们身上,他们自然可以劝说别人宽容仁慈。

更何况政治斗争本来就伴随着残酷与鲜血,刘协确实与董承密谋杀他,董承也确实为此付诸于行动,这就够了。

大鸿胪将证据摆在朝堂之上后,糜荏按照汉朝律法诛杀董承,以及共同参与此事的党羽吴硕、王服等人。其家人尽数充军流放,以儆效尤。

谁也没有办法挑出任何错处来。

处理完这件事,糜荏照常批阅政务。面上一如既往气定神闲,没有被这件事影响到分毫。

但满朝文武谁都不敢在糜荏面前放肆。原先解决干旱之后略显轻松的气氛,骤然为之一肃。

幕后之人尚未浮出水面,糜荏也不着急。

——天子已是困兽之斗,这人在不出头,天下可就尘埃落定了。

那人没有动作,刘协却在得知这一结果后又怒又急。

他找到糜荏,向糜荏拍案对峙:“糜丞相要杀董承,不如一并杀了朕!这是朕下的衣带诏,是朕要董承去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