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4/7页)

这件事情太大了,天蒙蒙亮是天子便被挖起来,召集百官早朝商议如何处理此事。

他们最终商议出办法:首先开设祭坛向上天祈求平安,其次尽可能筹集钱粮,用于赈灾。

这也是从古自今的习惯。

自古天降大祸,必是上天不满天子的德行,需要天子虔诚自省求得上天原谅。上天何时原谅天子,那灾祸便至何时消除,很是唯心。

李太常不愿再受征召,新上任的太常便是原先的太常丞。甫一上任便遇上这等祸事,忙的脚不沾地。

幸好整个祭祀过程十分顺利,没出什么岔子。

刘宏在祭坛中念了一上午的文章,念的他口干舌燥,又不敢抱怨。等祭祀完毕,他天真的以为此事就能过去,又想拉着糜荏一起玩耍打牌。

但这场干旱只是开始。

纵使三千年后缺失详细历史资料,糜荏也知道这场祸患在这之后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糜荏沉思片刻,亲自书写奏章上书:“如今天下灾民不断朝钜鹿汇集而去,等集结起来必会酿成巨大祸患。应当命各地官府开仓赈灾,先将灾民分批引流回乡。”

无独有偶,曹操、司徒杨赐的观点与他完全一致。

但十常侍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三人是在杞人忧天。

张角信奉黄帝、老子,传授道术,号称“太平道”。他以符水治病,成功痊愈不少病人,于是人们将他奉如神明。这十余年间张角走遍天下,信徒不可计数,即便是十常侍中的夏恽、段珪、宋典等人也是张角信徒。【1】

他们将三人召入宫中,当着他们的面一一反驳。

赵忠道:“张天师心怀天下,因而为百姓拥戴又有何错之有?灾民投奔他也是信任他,尔等何必想太多。”

夏恽道:“不错,这些灾民全部涌去钜鹿,京师便无饿殍,这对于我们而言岂非是件好事?”

宋典亦道:“正是如此。灾民只需在饿死前抵达钜鹿,吃下张天师的符水便能活命。你们如此阻挠,又是居心何在?”

气得杨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糜荏知道十常侍是故意的,他们就是要打压他,让他在朝堂中无所建树。他越是生气他们便也是高兴,便冷静地拉着两人前去面圣。

天子听罢三人观点,疑惑道:“可是这张天师,不是上天派遣过来拯救灾民的人吗?”

仅这一句话,便将天子的愚蠢无知,暴露无遗。

“爱卿放心吧,”天子最后乐观抚掌,“以朕之间,非但不能驱逐张天师,还要嘉奖他为百姓所做的一切啊!”

三人终究是被气走了。

离开之时,三人在皇宫花园之中静立片刻。

正是秋季,花园中菊花怒放,一派花团锦簇模样。可一想到这些菊花是吸食着百姓的心血而滋养成这般娇艳欲滴,杨赐心中又是一阵悲痛。

杨赐怔怔瞧着这片花海,像是自言自语道:“也不知朝廷能否安然渡过此劫……”

“其实也可以理解,”糜荏解释道,“想要将灾民引回家乡,总要粮食。而粮食哪里来,又需要钱财购买。”

“今国库空虚,陛下拿不出这些钱,寄希望于张角也是自然。”

杨赐闻言又是一阵悲愤:“国库为何空虚?还不是陛下与十常侍奢侈无度,胡作非为害的!”

曹操长叹一声,没有作声。

唯独糜荏沉思片刻,对两人道:“在下打算拿出一部分家产用以赈灾,两位可有购买粮草药材途径?”

杨赐面带惊讶之色:“子苏所言当真?”

糜荏笑了笑,淡道:“大丈夫有所为,在下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秋阳之下,年轻人倾身而立。微风拂过他的衣袖,飘飘扬扬,使得它的主人宛如谪仙,就要羽化而去。

十余万灾民正在朝京洛涌来,赈灾不是小事,其余相关的配套也要跟上。免得届时赈灾尚未成功,灾民先行哄抢,造成事故伤着人命可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