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3页)

这三年间总计出过三款“珍藏版”,每款都是五十套,价格按当年的购买力而上下浮动。荀彧送的这套在当时售价位六万五铢钱,折合成粮价几乎等同于百亩良田一年产量。

不过现今士族大夫富到流油,越是珍稀的东西越受追捧,这等昂贵价格并未吓退任何一家,反而为攀比炫耀,每年珍藏版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根本供不应求。

作为蔡隽背后的男人,糜荏低调地过了分,否则荀彧绝不会送出这件礼物。

糜荏笑道:“多谢文若,蔡氏的文房四宝,在下很喜欢。”每年为他带来这么多收益,他怎能不喜欢呢。

荀彧怔了怔。

他惊讶于糜荏的眼力,心中到底还是松了一口气:“子苏喜欢便好。”糜荏家财万贯,他不知道糜荏喜欢什么,但文士对文房四宝的喜爱不会有错,这套又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很适合糜荏了。

“太贵重了,文若不必如此,”糜荏命仆人将之收起,道,“其实在下喜欢钓鱼,苦于无人作陪,文若不嫌弃的话,下次可否陪在下一同前往?”

荀彧欣然答应。

话语间,糜荏已将人迎入凉亭之中,命仆人呈上一壶清茶。

六月炎热,即便身处凉亭之中也排解不了体内郁躁。但那茶香四溢后,荀彧竟感觉到一丝久违的凉爽感觉,待饮入口中,更觉生津解渴,油然而生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

荀彧诧异道:“此凉茶与在下寻常饮用的茶汤大为不同,却也极为甘醇清冽。”不仅滋味美妙,回味更是无穷。

糜荏又是微笑:“此茶名雨前龙井,得文若喜欢,也是三生有幸。”

荀彧忙摆手。两人恭维几句,很快进入正题。

此番前来,主要是糜荏说过请他试用那两瓶香露,荀彧便将这几日来的使用感想尽数告知糜荏。

糜荏一一记下。

聊完香露,两人又随意谈了些趣事。

双方均有意结交,聊的便是文士圈中事。荀彧博学多识,此时也已具有后世为曹公推荐人才的眼力,只言片语便将京洛文士圈中一些人的才学、品性一一点出。

这些人,都值得相交。

糜荏注视着荀彧,侧耳倾听。

财富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眼界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低。很显然,王佐之才已初露峥嵘。

两人相谈甚欢,直至午食将近,荀彧起身告辞。

糜荏将人送至门口,约了下次一同钓鱼,递上一盒龙井茶。

荀彧因他这一言不合便赠礼的性格沉默了片刻,方才斟酌道:“此物珍奇,子苏豪爽,在下却并非不识礼数之人。”

不论是起初赠与十常侍那名动京洛的葡萄美酒,抑或是那两瓶香露,但凡糜荏出手皆非凡品,这清茶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糜荏听懂了他话语中的拒绝之意,笑了笑:“圣人有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的。”

“一样东西被发明出来,本就应当与他人分享,吸取他人意见不断改良进步,才能经受市场考验,最终得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他与荀彧对视着,慢条斯理说道:“这雨前龙井听着似乎很贵重,很稀奇,但对于不喜欢之人而言,不过也就几片树叶而已,不值几个钱。何况这东西久置容易发潮腐烂,在下一人又喝不了多少,若因此敝帚自珍,可真就见笑大方了。”

糜荏将茶叶礼盒递了过去:“文若以为呢?”

他说的太有道理,再不接受反倒显得荀彧太过迂腐。他只好叹一口气:“子苏说的是,文若却之不恭。”

他是来反馈香露的使用感想的,想不到临走之时又得了糜荏的礼物……所以下次见面,该如何是好呢……

荀彧忧愁地坐上马车回去了。

待人瞧不见影了,糜荏慢慢踱回亭中,饮一口冷茶放下茶盏,食指轻敲桌面道:“别躲了,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