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今年年底, 两夫夫都有些忙。谢宁忙商号,他的虾干和柔鱼干特别受欢迎,渔夫章海已经在试着养殖柔鱼了。

谢宁也接受了王家贵的建议, 柔鱼干途经福州府,远销海外。

所以谢宁忙着壮大商号, 招镖手。

而周寂年则是因为新上任, 要了解的和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这不, 十二月, 召集建州府管辖内的县官, 算是年底总结。

周寂年和九个县令坐在府衙正堂, 他一声不吭在翻看税档, 在座各县县令都比他年纪要大,但是一个个很尊敬他。

这税档是越看越糟心,周寂年皱了眉头, 建州府临海, 南方又雨多, 今年秋收没多少颗粒。

周寂年放下税档,伸手点了点册子,向衙官示意,“分发下去。”

“都看看,周边县城的情况你们也都来了解一二。”

其中代表南渔县的是李县丞,县令一职吏部还没有补上。他看完册子挺直了身子, 他南渔县今年依旧荣登第一。

他的小动作,上座的周寂年看的一清二楚, 周寂年紧抿薄唇,长长吐了一口气,有些头疼地问:“今年三月, 各县《农田律》有否收到?”

《农田律》是周寂年还担任县令的时候,根据南渔县农田情况,庄稼生长,夏秋丰收编纂出来的册子。他亲自巡田,将农民应对暴雨的措施,挑了好的记录下来,呈给了当时的知府吴道,吴道再下发各县的书册。

南渔县前年和去年丰收,也是周寂年下田和农民学好的种植方式,然后大肆宣传,传给各个村庄,教给各个庄稼汉,和所有南渔百姓一起努力,交出来的满意答卷。

“回周大人,清平县未收到。”倒数第一发言。

“盐溏县也未收到。”倒数第二发言。

周寂年也有些无奈了,农耕之事,吴道没当一回事儿,信息又不通,好的农耕方式没有人去宣传,造成这么低的收成,可烂摊子只得他来收。

“今年秋收,确实是……”盐溏县县令有心挣扎几句,“是无法入眼,可是这降雨乃天意,实非下官们能左右的啊。”

周寂年耐着性子,听完县令们的说辞,最后总结道:“稼已生后而雨,应立即书面报告降雨量和田地顷数,不要等着我来催。”

“春种和秋播,多巡田,有善田技的百姓,挖掘出来多多嘉奖,需将好的种植方式发扬。”

周寂年交代了一通,又说道解决上面,“粮税退回去,让老百姓过个年,春种之前,你们将《农田律》普及给农民。”

“最后,河堤使每月都将水位涨落呈报上来。”

上一世,庆元四十三年洪水肆虐,为害了不少地方百姓,周寂年要预防洪水。

……

他在府衙会谈,他夫郎谢宁正牵着渝哥儿上街,要过年了,街上很是热闹,卖什么的都有。

渝哥儿两只小手戴了棉手套,头戴幞头帽,若是帽子上加上两根长长的翅膀,就和他父亲的官帽一样了。

三岁的渝哥儿就是缩小版的周寂年,只是性子比周寂年活泼一些,比较天真调皮。

建州府的冬天,地面相对湿润,渝哥儿踩着皂靴在地面蹭着走,谢宁拎了拎他的小胳膊,说:“脚迈起来,小懒蛋。”

“哈哈哈……”渝哥儿‘挨’一鞭子动一下,故意高抬腿走了两步。

谢宁隔着手套捏了捏他小小的手心,渝哥儿可费鞋子了,一双小脚不是这里踢,就是那里蹭。

走到热闹的市集,渝哥儿看到红红的大灯笼,扯着爹爹要去买。

他翘起一根手指,指着卖灯笼的摊子,“爹爹,我要一个灯笼嘛。”

谢宁随他凑近瞧了瞧,不是普通的灯笼,是暖炉,只是制作成灯笼的样式,外面罩了一层大红色的棉布。

“那你挑一个。”谢宁知道儿子和自己一样怕冷,所以暖炉可以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