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5/7页)

朱老爷贵人阵仗大,宴席都上了桌,他才款款而来。一众读书人都起立相迎,那朱老爷发福的面上笑的和蔼,瞧着像个好相处的老人。

“坐,都坐,此次相邀,就是像一家人一样吃个饭,多谢各位赏脸。朱某生平最爱惜读书人,诸位年少有为,未来也将会是我朝栋梁。”

“这样,我这家中有一方砚台,不算名贵,只为激励。诸位作诗一首,这砚台我便赠予头筹者,也好叫你们读书人之间认识认识,往后一同做做学问,如何?”

客随主便,众人自然应声同意。

仆人端着砚台走上来,周寂年只见那砚台通体玄墨,石质细腻,缕刻镶金,这哪里如朱老爷所说的‘不算名贵’?

区区十来个秀才,也值得这么破费,看来这老匹夫贪了不少财啊!

在场的除了周寂年,一个个是食不下咽,不是宴席难吃,是吃不下,脑子一句句诗词打架,都围绕着那镶金的砚台。

周寂年脚踢了踢谢尧,挑眉给人使了个眼色,缓缓摇了一下头。

谢尧不解,抬起额头表示疑惑,周寂年端起酒杯和他对碰,“多吃菜。”

少说话。谢尧马上懂了,弟婿虽然寡言,但是总不会害他,并且于他学习上多有提点,是以他也不再想那砚台,用心品味起美食佳肴来。

周寂年有意藏拙,饭毕,那砚台落入一位二十来岁的秀才手中。朱老爷先夸赞了一番,又故意问道:“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学问,妙哉。想必你就是今年的案首吧?”

那人被夸赞的飘飘欲仙,反而骄傲满满,表面自谦道:“今年院试得了风寒,仅夺第七,唉,也是某学问有止。”

意思是不风寒,他就是案首了。

“哦?倒是可惜,那往后可别只顾学问,身体也要注意。”朱老爷叹惜,又问:“那今年一举夺得案首的是?”

朱老爷这一问,在场的秀才们除了谢尧,一个个把周寂年当戏看。

周寂年无视在场幸灾乐祸的秀才,站起来行礼道:“学生周寂年,才疏学浅。”

朱老爷一看,这不是刚刚作诗颠三倒四,木讷没主意的那位吗?看来这人考举无望了,不必结识。

“诶?我观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案首之名当之无愧,可莫要过于自谦了。”

朱老爷语毕,一众真正歪瓜裂枣学问不精的秀才们掩嘴偷笑,还真以为案首是靠长相考的第一。

“是。”周寂年不恼不气,坐下饮酿。

这下众人更是觉他没眼见,榆木脑袋了。

之后宴席的时间里,周寂年一直都不融于体,也并不阻止谢尧去加入集体群聊,所以显得他过于清高,刻板有余。

众秀才们在宴席上推杯换盏,有学问的引领风骚,学问不佳如周六丰,挤出几句酸诗逗的朱老爷开怀大笑,直夸他风趣。

周寂年旁观着桌上的热闹,不做什么表示,不争什么才子,一直到近黄昏,宴席才散了。

一行人出了山庄,在下山的路上,周六丰就不愿意同不合群的侄子一道走了,刻意等在后面巴结那头筹秀才。

周寂年和谢尧并肩,嗅着树木的草香气,心情愉悦。

两人走出一段路,与后方人群拉开了距离,谢尧才抛出问题。

“宴上你刻意守愚藏拙,那朱老爷到底什么来头,如此不入你眼?”

周寂年严肃答:“一介四品京官,家中如此奢华,况且曾在户部当值,金银恐来历不正。大哥且避一避,这朱家之贪,不吐骨头,不可与之为伍。”

谢尧诧异,“你怎知这般详尽?”

“半年前他进镇,我恰巧遇见,那时有所听闻。”周寂年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

“总之,别被这人拿捏住,咱们不省那几个买书钱。否则,一旦入仕,甩都甩不掉了。”

谢尧点点头,又笑道:“你放心,今日你我表现,人家也瞧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