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3页)

马车走啊走,一路的风景从深秋景象逐渐彻底转换到了冬日风景,树木上挂着的零星黄叶也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而在这两个多月里,他们也途径了柳州、青州和宣州,在三地各停留了五到七日,期间还经过了不少小县城。

在李翰林他们办事之时,明姝便到了官衙处,给那儿负责刑侦的官吏们讲解素描画法。

也正是这时候,明姝才发现,即便是这些在官衙任职的人,文化程度也不算好,仅仅是识得几个字,偶尔明姝引用到到几本经典书目中的话语,那些人也是一脸茫然。

至于那负责画通缉令上图像的画师,水平更是令明姝大跌眼帘。

他们就连寻常的工笔画都不太懂,更莫说要学明姝说的这素描画法了。

明姝这时才稍微明白景帝要她一起南下的原因了,所谓推行素描法大概只是个幌子,要让她“开眼看世界”才是更深层的原因。

她在京城长大,所了解的一些道理常识也是基于这一背景,至于其他的知识,大部分都得于书本。

而只有亲眼见了,才能理解到现实与书本的差距。

明姝当时觉得,这一素描法若经推行,或许会能提高捉拿凶犯的效率。

可在与这官衙中的画师打交道后,她才骤然发现,很多画师的问题不仅是出在画风上,更出在画技本身上。

实地所见,经了了解,明姝才知道,这些底层的官吏们拿的俸禄并不高,这样的“工资水平”自然也很难招到什么高水平的人才。

就拿明姝在青州遇见到一个画师来说,他的画技甚是拙劣,大概是“画虎却类犬”的水平。

可在明姝问起时,这人却言辞直白:“沈小姐这可就不懂了,我们这是小地方,能有几个会画画的?我这水平您看不起,可在这儿也是顶尖儿的了!”

“况且,每月就给那几个铜钱的,更厉害的人谁肯来啊……”

这话明姝是相信的。

地方官和京官差异实在是大,,普通地方小官吏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仅仅靠着那月俸,最多也就是能糊口。

官吏尚且如此,莫论普通百姓了。

有饭果腹、有衣蔽体便是百姓们最大的追求,至于读书写字,便只是少数人能享有的专利。

更多的人,还在为生计发愁。

可就是这样,也有许多百姓说,这日子相较以往,已经是要好过许多了。

景帝就任以来,励精图治,轻徭薄赋,还颁布了不少利民的政策,百姓的日子已经好上了不少。

可大庆幅员辽阔,即便是施下恩泽,也难保证能遍及到每一处地方。

此番行途中经过的地方越多,明姝的感概也就越多。

她一边走一边记录,记录所闻所见,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所见的一些民生问题……数月过去,便已有厚厚的一册。

她在行车之时,便不单只是看书,还开始试着撰写书籍,除了写下那素描法的要义后,还写了一些自己在京城观察了解到的、可以被各地官衙借鉴的政务上的法令与制度。

在写出初稿时,她有些忐忑地将之给谢嘉言看。

谢嘉言在翻完那薄薄的书册时,心情甚是复杂。

书册中自然存在些小问题,可整个的方向却是极好的……况且,她能有这份心思,是他都没有想到的。

他将书册合上,目光转向明姝。

这段时日的经历真的让她从里到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小姑娘的打扮甚是简单,头发仅仅用一根簪子定住,身上是朴素厚实的灰色大衣,一张小脸素净至极。

让人全然无法联想到数月前那个花团锦簇的小姑娘。

明姝瘦了许多,可精神却要好上不少,一双眼眸甚是明亮,整个人看着精神奕奕。

谢嘉言望着她毛绒绒的头顶,只觉得心里软软的,他伸手在她头顶拍了拍,轻声道:“我和你一起再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