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亚历珊德拉:2009年10月华盛顿特区(第2/3页)

女服务员端来你们的饮料,你冲着她的额头笑了笑。大屏幕上播放着20世纪80年代的老视频,很可能有讽刺的意味,但你不在乎。音乐很好听,视频播放的是黄钟乐队(1)一首老歌的MV,用现代人的眼光,画面看起来很可笑——迪斯科闪光球,蛇,主唱穿的衣服仿佛来自你祖母的年代——但那也是你的生活,你的过去。恍惚间,你仿佛同时置身于两个地方:40岁的你正和丈夫怄着气,并羞愧自己在年轻人聚集的酒吧里格格不入;另一个你年方十二,正坐在儿时的卧室里,全神贯注地看着MTV。你的样子比上课听讲还要认真啊,就像接下来便要参加考试,又好像你能从那里学到什么似的。因为你居然在记笔记呢。他们跳舞的姿势,女人们涂口红的风格:这只是生活的一种面貌。几分钟后,范·海伦乐队或者辛蒂·罗波(2)会让你看到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格。你会不由得再度惊叹一番。

“拉住宝贝的手腕……”歌声在嘈杂的酒吧里蔓延。这时,毫无征兆地,屏幕上一片黑暗。不管负责播放视频的人是谁——肯定比你年轻——总之他已经听不下去了。

“嘿。”你不悦地说,“我这儿听得正高兴呢。”你的话弦外有音,尽管你的语调有点酸酸的,因为你的话同时也是说给乔希听的。你希望他回到你的轨道上来,可他只是耸耸肩,连看都没有看你一眼,甚至连耸肩的动作都只做了一半。

一分钟后,屏幕上又开始播放新的音乐视频——布莱恩·亚当斯的《69年的夏天》。你看看乔希,脸上挂着强装出来的微笑,你知道他会说什么。“哟呵。”你首先开口,并故意等了他一秒钟。于是两人异口同声:“布莱恩·亚当斯先生,没啥可抱怨的。”你们相视而笑,各带几分无奈,因为这很有趣,争吵总该有结束的时候,况且你们已经在一起半辈子了。

你们刚刚说的是电影《冰血暴》中史蒂夫·布西密(3)的台词。原话实际上是“荷西·费里西诺(4),没啥可抱怨的”(你们两个谁都搞不清楚“先生”二字从何而来,因为你们特意在YouTube上搜了搜,原话中并没有)。但这句词并不完全出自《冰血暴》,它也属于你们两个,是你们常用流行语的一部分。歌词、口头禅,《辛普森一家》中的对白都是你们平素喜欢引用的东西。这类话简单明了,双方都不会有什么歧义。现在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以前发生过,以后也还会发生。

你想象着将来有一天乔希死了,孩子们也各有各的归处,你住进了养老院,那里的工作人员一定会在背地里议论你:那个疯婆子真是满嘴疯话。那时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你这些话的出处,他们会以为是你自创的。至少这能让你更受欢迎。你会对为你梳头的女护工说你不会出高价买她的围巾。你会对每天负责把你从床上扶上轮椅,又从轮椅扶到床上的男护工说该做些甜甜圈了。没人听得懂你的话,也没有人能看着你的眼睛接上你的词。“我在超市里迷路了”意思很可能是“谢谢”或者“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的这儿”。“我叫伊尼戈·蒙托亚”的意思很可能是“我的腿很疼”或者“我能听点儿音乐吗?”又或者“注意:它的发生比你想象的要快”。

以前你经常讲一个故事,一件发生在你们求婚期的有趣的小插曲:那时你和乔希已经恋爱三年,一天夜里,你们一起出去吃晚饭。那段时间你们一直在讨论结婚的事,你们两个都知道,结婚只是水到渠成,毫无悬念,但你明确表示不能省略求婚这一环节(现在看来,连你自己也承认,那件事被你毁了。你太心急了,故意下套让乔希钻,但你把他看得太紧了,让他连独自计划这件事的时间都没有。不过那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