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3页)

浅缃听到动静,从外间走进来,立即倒了一杯水,道:“皇长孙殿下,太子殿下刚醒过来,一定口渴了。”

皇长孙恍然大悟,等宫侍扶起阿玛,便亲自捧着茶杯喂阿玛喝水,直喂了三杯才停下。

浅缃出去叫容歆,太子则是懒洋洋地靠着床柱,哪怕面上依旧带着病容,却教人觉着,他的精神状态丝毫不像一个病人,而且身上似乎产生了什么变化。

皇长孙没注意那么多,只关心地问:“阿玛,你身体还难受吗?”

太子轻轻摇头,视线落在皇长孙方才看得书上,轻声问:“《资治通鉴》?”

“是。”皇长孙拿起书,不好意思道,“老师说,您很早便已通读此书,弘昭还多有不足。”

太子接过来,简单翻阅之后,便发现上面有些注释解答是皇阿玛的笔迹,一顿,问他:“阿玛倒是许久未过问你的课业了,不懂之处可多?怎不见你来问我?”

皇长孙答道:“皇玛法常为弘昭答疑解惑。”

太子慢悠悠地翻阅,突然问道:“弘昭可有志向?”

皇长孙一懵,下意识地答道:“弘昭想像皇玛法和阿玛一般……”皇长孙说到一半,意识到不妥,又连忙改口道,“儿子是说,儿子也想造福百姓,保卫大清。”

太子却未在意皇长孙话语中的涵义,而是继续问:“可想过做别的?阿玛幼时一心想做一个好太子,每日所学所想皆在此,从没有过旁的兴趣,如今想来倒是颇为遗憾。”

皇长孙歪歪头,理所当然地说:“为何不能有旁的兴趣?弘昭以为,并不冲突。”

太子恍然,失笑道:“是了,你和阿玛当初的处境并不相同,确实无法等同视之。”

虽然康熙和太子对皇长孙的要求甚高,但皇长孙确实不如太子当年压力大,满朝文武都在看着他这个太子,还有优秀的兄弟们一同成长,相比较下来,皇长孙的成长环境过于优渥了。

如果弘昭的志向是效仿皇玛法和阿玛,这样的安乐显然不足以磨砺他……

“回京后,阿玛便向你皇玛法请示,让弘晴、弘昱、弘晖几个也每日到皇宫内读书吧,你作为兄长,好好照顾几个堂弟。”

太子说得自然,可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康熙对他的成长留下太多的痕迹,某些事情的思考上也会不自觉地靠拢。

而皇长孙自然不会拒绝,因为皇宫里除了一个弟弟弘星与他年纪相仿,剩下的不是太小就都是叔叔,有其余堂弟进宫来,他喜闻乐见。

当然,此时的皇长孙并没有预见到,未来和他争皇玛法宠的人会变多,且他如果不想被弟弟们比下去,也不能有丝毫懈怠,甚至要优秀出十倍百倍才能维持皇长孙的颜面。

皇长孙只想到一点,那就是他以后走到哪儿,后面都是一串儿的弟弟,不像以前,他辈分小还要面对叔叔们的客气对待。

容歆进来时便见到一脸喜气洋洋的皇长孙,得知缘由之后,略显同情地挑眉,显然,这只是个开始,习惯依赖长辈、懒于动脑的皇长孙需得珍惜这最后一段安逸的时光。

太子清醒的消息自然也迅速送到康熙处,而康熙并未作出表示,只轻飘飘一句“知道了”,完美展现他的小心眼儿和自尊心过剩。

其后几日,太子依旧在院子里静养,始终没有露面,但外面的风风雨雨,从未停止。

太子生病的这些日子,德州城内有人散播太子生病的消息,随后康熙对太子不满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

太子确实极得民心,百姓们不知道背后有人煽风点火,但他们真心敬爱这个爱民如子的太子,真心期盼他恢复健康,城内外的百姓开始自发地为太子祈福。

其中也确实有一批百姓受到蛊惑,对康熙这个帝王颇有微词。

康熙说是毫无芥蒂当然完全不可能,可这个局面有他的放纵和引导,他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拔除反清势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