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4/4页)

容歆弯起唇角,拉下他的两只手,边替他整理袖子边道:“知道您疼爱格格,可您莫瞧着格格不说话,便以为她性子软亦受气,格格心里其实明镜似的。”

皇长孙面上仍然带着不高兴,“那也不行。”只是到底语气软了几分。

血浓于水,太子会疼爱其他孩子们,这是人之常情,但太子绝不会教旁的儿子女儿越过太子妃生得嫡子女。

容歆清楚,如今已经七岁的皇长孙未必不明白,而他从来不在意庶出弟弟妹妹当着他的面表现,却不能忍受东珠吃一点点亏。

皇长孙其实是个好哥哥,只是有远近亲疏罢了。

“二格格、三格格求宠,是因为她们担心没宠爱,格格却不需要。”容歆为他整理好袖子,又拎起茶壶倒了一杯茶,“哪怕都是太子殿下的孩子,可你们生而不同。”

出身自古以来便是极残酷的现实,古代嫡庶之别尤甚。

大清入关前,满洲贵族中嫡庶之别便极大,那时庶出甚至在嫡出眼中不配称为血缘兄弟;入关后,正妻改为一人,便只有正妻所出才是嫡子。

等到康熙登基,敬重皇后,册立太子,并且要求其余皇子们见到太子皆要行礼,又有太子大阿哥做表率,皇族越发重嫡。

至今指婚的阿哥们,除了七阿哥未婚便在去年三月十五得了一个女儿,其余的阿哥们皆未有庶子先出生。

容歆想到太子对其余兄弟们的态度,再想到太子妃对侍妾和庶子女们的态度,语重心长道:“太子殿下极幼时,皇上便要求他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您此时亦该以此要求自身。”

皇长孙受尽宠爱,一片赤诚,但只要他是皇长孙,便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