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4页)

太子和太子妃表面上状若无事,对待东珠也并不小心翼翼,可直到现下稍稍发现东珠并非他们担心的那般状况,这才真正松了松紧绷的心。

所以,为人父母的,哪有不盼着孩子康健平安的?哪怕平庸些,也好过天人相隔或是眼瞅着他忍受病痛。

这几年康熙后宫新生儿出生的渐渐少了,自珂琪的十五阿哥之后,只有一位贵人王氏于三十二年和今年六月份先后生下两位阿哥,再无其他皇子降生。

而这些皇子中,如今身体较差的便是宜妃郭络罗氏所出的十一阿哥胤禌,长年大病小病不断,这两年愈发严重了。

入冬后,十一阿哥高烧不退的同时,塞外传来军报,说是发现了噶尔丹活动的痕迹,康熙决定再次兵分两路围剿噶尔丹,以绝后患。

康熙又要御驾亲征,朝中再三上折请求他收回成命,连太子也表示要代皇阿玛亲征,只是康熙并未应允,皇子中,依旧只点名大阿哥胤褆随军出征。

在此之前,康熙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有意拨款数百万银两赏给旗人,太子和大阿哥极力反对。

自大清入关以来,对旗人的政策一直优于汉人,优先入仕,俸饷高于蒙汉,还曾圈占民地分配给八旗,可依旧未能彻底解决八旗的生计。

八旗之间贫富差距越拉远大,有些甚至已经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可即便这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依旧不直节俭,耽于享乐,无所事事。

赏银只会教他们越发不事生产,对解决根本问题无济于事。

更何况……

“皇阿玛连十万两的大炮都要对儿子赊账,凭甚要白养那些旗人?”

太子虽未出言,但显然是与大阿哥站在一条线上。

“八旗兵丁乃大清之根本,怎能等同?”

大阿哥因着未能拿到那十万两,手头十分借据,心中始终憋着一股气,此时便心直口快道:“倘若那些无所事事、成日只知道惹是生非的旗人是国之根本,大清国运维艰。”

“哐当!”

镇纸跌落在大阿哥脚下,康熙大发雷霆:“混账!朕平日就是太宠着你,竟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又是“哐当”一声,大阿哥直接双膝跪在地上,然只为他言语无状请罪,并不收回说旗人们行径的话。

“朕是天子,朕的决定岂容你质疑?”

太子也随着大阿哥跪下,言辞恳切道:“皇阿玛容禀,儿臣和大哥不敢质疑皇阿玛的决定,只是旗人奢靡,领到粮饷未归家便变卖干净,致使家中食不果腹,赏银到户实在非解决根本之法。”

太子所言,有理有据,因此康熙怒火稍平,“朕岂有不知之理?然此时可有更佳的办法?”

自是没有,旗人的问题,并非一家一户,乃是大多,实难轻易解决。

然一时无法解决,便暂时搁置,是以太子又说道:“如今皇阿玛要亲征噶尔丹,军费充足方可后方无忧,不若待战事结束后再行论断?”

大阿哥赶忙建议道:“也可多造几门威猛大将军炮,以保大清将士们不折损过多。”

康熙不置可否,且神情满是不愿再多言,直接赶了两人离开。

太子和大阿哥站在乾清宫门前,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无法释怀。

“此事若是成了,我意难平,需得尽快想出办法。”

太子其实比大阿哥更善于控制情绪,很多时候,他展露的情绪是因为他愿意表现出来。

此时,太子与大阿哥同心,表现出的情绪也与他相差不多。

至于对大阿哥的回复,太子只简单道:“征噶尔丹为重,胤祺他们的婚事都要暂且搁置,想必旗人的事也会搁置。”

然而太子面上从容,其实对此事也并不十分确定,回毓庆宫后便说与姑姑听。

容歆问道:“先前并未听说,皇上与你们说时,可还有别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