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3页)

“您想回去了?”

“行宫安逸,我自是愿意长长久久地住下,只是……”苏麻喇姑叹道,“十二阿哥由我教养,他不能一直留在孝陵。”

容歆默然。

确实,一年两年无妨,皇子若是一直长在孝陵,远离京城和皇上,形同流放。

待到十二阿哥长大了,明白更多的世俗事,万一心生怨愤,也不是她们愿意看见的。

思及此,容歆便道:“此次皇上谒陵,必会考教十二阿哥一二,父子二人正好可亲近一番。”

“我也有此意。”不过随即,苏麻喇姑又道,“随缘便是,父子亲缘若是太过刻意,反倒不妥。”

“您说得是。”

十二阿哥独自一人留在行宫中,苏麻喇姑不便在外多留,遂只喝了一杯茶便向容歆告辞。

容歆送走苏麻喇姑,便又坐回齐嬷嬷灵前,继续念佛为齐嬷嬷祈福。

期间一个侍卫来回往返于行宫和这个小村子,给容歆和苏麻喇姑互相报平安,容歆才实实在在地守了七天灵,然后才暂且回了行宫。

十二阿哥在读书,容歆便交代侍女转告苏麻喇姑,便回屋里去整理齐嬷嬷的遗物。

齐嬷嬷有一个柜子,大多数衣物皆是容歆收拾的,惟有一个雕花木箱,齐嬷嬷生前交代过死后留给她,是以容歆一直没碰过。

容歆抱起木箱,手中竟颇重,转手放在桌子上,打开便见最上头有一封信,信封外写着“容歆亲启”。

这四个字并不工整,也不知齐嬷嬷何时留得……

容歆轻叹一声,方才抽出信——

“容歆,天人永隔,绝非情淡,我视你若亲女,唯一能为你留下的仅是一些阿堵之物,以作傍身之用。”

“另有我多年留存的秘密,存于箱底,一直未曾告之于你,如今我已离开,你便是怪我,我也无法听见了。”

“亲女”二字,已是教容歆泪目,只拿着信缓和许久,方才探向木箱底。

那里触手一摸,便有机关可卸下一夹层,很浅的一层,里面平整地铺着一块儿白色锦帕,掀开锦帕,下方是一张折起来的纸。

容歆打开纸,见上面浅浅淡淡的字迹,熟悉至极。

是讷敏的字。

“夫玄烨,心心念念已久,我此时方能这般唤你一声,竟是久不能平复。

近日我心绪不宁,唯恐欲言而不能言,固手书一封予夫玄烨。

玄烨,别后安否?”

眼泪打在纸上,容歆手忙脚乱地放下信,用帕子轻轻蘸掉,只是这纸恐怕时日太久,极脆弱,任她动作再小心也无法完好无损。

容歆只得放得远一些,然后才继续看下去。

“玄烨之志向在四海,在天下,在万民,我不愿绊住你,唯一能做的,便是为皇后一日便稳后宫安宁一时。

落笔之时,忆及你我夫妻数载携手与共,我仍如初见你时那般心生欢喜。望玄烨见信之日,讷敏在你心中,也不曾有丝毫丑恶之貌。

我知你不是耽于儿女情长之天子,然其后数十年,高处不胜寒,帝王孤寂我已不能陪你,望玄烨念及讷敏时,心中仍有温情。

便是世人皆背弃于你,我从未背弃你;便是世上再无人疼爱你,我来生也愿意等你……

方才,我腹中孩儿微动,恐怕是醋了。

若不是他提醒,我险些忘记,我们的孩子,定然极孝顺玄烨这个皇父。

母子连心,我不知为何,预感他极为康健,心中甚是满足。

你我夫妻先前闲话时,我曾说过,若是皇儿,望他日后端方有礼,不逊玄烨当年;但若是皇女……讷敏希望她莫要像我这个额娘,最好能像我的容姐姐。

我自小由容歆伴着长大,她实则并非面上这般温良,有时极促狭,但更多时是极好的,倘若皇女心性如她一般,便是日后为大清抚蒙,我做额娘的也丝毫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