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鬼胎(15)(第4/4页)

她曾经遇到了一个能够将她拉出固有阶层的人,说不定接手皮具厂一事,也是这人鼓励她。

而作为一个吃住都在皮具厂的女工,每周来南甫工业大学借书看时,是她最可能遇到机遇的时候。

柳至秦举着伞,向图书馆走去。

“你要找在我们这儿工作最久的老师?”一名学生志愿者推了推眼镜,捏着垂在胸前的工作牌说:“焦老师工作挺久的,你等等,我去接他过来。”

志愿者离开后,柳至秦转身观察图书馆一楼的布局。

南甫工业大学的两个新校区都有一栋气派而现代化的图书馆,和它们相比,这里过于老旧,空气中漂浮著书柜、书籍发潮的气味,窗户蒙着一层洗不掉的污垢,中间还竖着生锈的窗网。

一同前来的海梓道:“现在这儿没什么学生还会过来了吧?”

柳至秦走到一个书架边,“书没有更新,学生过来也不方便,更多可能是退休教师来消磨时间。”

海梓有些激动,“我有种预感,我们真的能在这儿挖掘到什么。”

柳至秦看向光线不明的过道,“但愿如此。”

一刻钟后,志愿者带着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前来,“焦老师今年七十多岁了,早就退休了,不过还是经常过来帮忙。他啊,耳朵有点背,你们一会儿大点声,不然他听不见。”

柳至秦向老人问过好,老人听力虽然不行,但精神矍铄,脑子也清醒,听柳至秦说完用意,伸出五根手指道:“我二十几岁就在这里工作,五十年了,你算是找对了人。”

柳至秦问:“您对梁海郡有印象?”

“有!”焦老师说着就往过道里走,柳至秦跟上去。焦老师边走边说,“我带你去找当时的借阅档案,这个不好找,但是都在。”

过去没有电子书卡一说,在大学图书馆里借书,用的都是手写卡,谁借过谁的名字就在卡上,一张卡写完就换一张卡,旧卡统一收起来。

焦老师说:“你问其他人,我可能就记不起来了,但你问梁海郡,我不可能想不起。”

柳至秦说:“她在南甫市算个名人。”

焦老师摇头,“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就算不是名人,我也记得她!”

柳至秦等着老人后面的话。

“我们这里是大学图书馆,来看书的那当然是大学生居多,不过以前我们还欢迎工人来看书,免费给他们办证——现在没有了,现在两个新馆都只对学生开放。”焦老师说:“但那时候,我统共就办出了十九张工人借书证,而且其中一大半没有真正借过书。”

柳至秦说:“只有梁海郡坚持来看书?”

“也不是只有,还有两个小伙子。”焦老师的眼睛是老年人常见的混浊,让人不禁想到那里面席卷着多少年岁多少往事,“我记得她总是周末来,自己带一个水壶,两个馒头,一看就是一天,下午我要关门了,她还舍不得离开,每次都借满三本书,下周来还。她有现在的成功,我觉得是应该的。”

柳至秦问:“她是一个人看书吗?还是和其他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