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3页)

伶鼬的毛皮一年会换两次毛,等到了冬天它们的皮色会变成纯白,这让它们在雪地里几乎能隐形,而且它们非常擅长挖洞,事实上在狩猎时候它们大部分的获胜手段都是钻到老鼠的老巢去逮食物吃的。

所以对于伶鼬而言,冬季对它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很难过,而对于猫头鹰来说,这小日子可就糟糕透了。

小锦村的老鼠基本都是田鼠,田鼠会在秋季疯狂储食,如果没有意外很少在冬季出洞。即便出洞了雪地也可以吸去它们大部分足音,而且猫头鹰的主战场夜晚时候的气温极低,即便是夜行性的老鼠也会避免在隆冬的夜晚出行。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猫头鹰或许可能掌握听音辨位的本事,能够根据老鼠在雪地下的动静判断出它们的巢穴位置,但对于愣头青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掌握的技能。

所以冬天也是猫头鹰幼崽折损率最高的时候。

当然,夏东篱家的三只猫头鹰肯定不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实在肚子饿的话三小只绝对会回来蹭吃蹭喝的,但伶鼬不知道啊。

两小只认真表示它们想要和猫头鹰一家结盟,如果猫头鹰允许它们在这里狩猎,它们会帮忙将地鼠从地下赶出来,方便猫头鹰狩猎。

当然,如果猫头鹰愿意保护一下它们的安全就更好了,毕竟伶鼬也在猛禽的食谱上。咳咳,猛禽们也是有彼此的领土的,一般来说,猛禽在狩猎时候看到猫头鹰的话都会有意识地避让。

别看猫头鹰是农人的好帮手,在动物界中它们可是臭名昭著没有朋友的那种,谁让它们是那种「只要白天没把猫头鹰打趴下,到了晚上一定会被它反打」的恶劣生物,谁也不想有大半夜睡觉时候突然被鸟从树上踢下去的经历啊。

面对两只小号毛茸茸的请求,夏东篱只是帮忙牵线,不过,从后来傍晚时候在地里奔跑的伶鼬和在杆子上等候的小猫的互动来看,它们还是达成了合作协议。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夏东篱后来将猫头鹰和伶鼬组合带到了几个邻居家中。小土坡驱鼠组合,村民用了都说好。

除了这一对临时组成的打工组合外,夏东篱家的蜜蜂这些天也在外头打工。

这个时候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花朵都已经进入了末期,即便是之前开放的一波野花最近也在抓紧时间孕育种子,争取踩着秋天的尾巴完成繁衍的任务。

所以,小蜜蜂们的食物就有些不足了。夏东篱本想直接投喂蜂蜜的,不过正好家里院子需要整修,他干脆就将蜜蜂寄养在拥有一大片蔬菜大棚的婶子家了。

大棚里如今正种植着不少黄瓜,正在授粉季节。一觉睡醒就换了地方的小蜜蜂刚颤巍巍地飞出家门,立刻就发现一朵又一朵盈满花粉和花蜜的小黄花,当下就兴高采烈地涌了过去。

别看棚里需要授粉的花朵很多,但对于小蜜蜂们而言每朵花都是有特殊信息哒。

这是因为它们会在已经采过蜜的花朵上留下信息素,通过不同的味道给后来的蜜蜂传递信息,如此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劳动以及遗漏。

像夏东篱家的这种中型蜂群,只要三天时间就能将大棚里的所有黄瓜花都探访一遍。

而三天后,黄瓜花们早就重新分泌花蜜和花粉,以吸引蜜蜂再次登门确保授粉成功啦。

这边,夏东篱家的小蜜蜂们忙忙碌碌,那厢,夏东篱也没比它们空闲多少。

除了重新铺设小院之外,小砖屋也获得了冬季限定装扮——一个透明的塑料大衣。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才先想出的办法,如今东北农村平房到了冬天后都会在家门口门窗位置罩一个塑料大棚,挡风隔热,还不影响光照透入,最关键的是比起砌房子造价可便宜多啦。

这个塑料大衣之于房子就像是一件羽绒服一般,挡风之余还能给房子保温,大棚内的空气就是隔热层,能有效避免房屋内的热量流失,从而节省冬季取暖的成本。